现在全都是煞风景的人,见不得别人好还说是提醒。我等盖棺定论,看你们还能再说什么——佶儿大概会和祖宗们打起来,带着他那骁勇的善于摔跤的皇后,打完之后再亲自下厨炒几个菜,他们能让这地府的生活丰富多彩。想到这里,赵煦忍俊不禁的起身,作揖就就走开了。
赵光义茫然不解:“他笑什么?”
赵匡胤冷冷的说:“有个好兄弟,他高兴。”
赵光义:“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赵匡胤道:“那他也快活过,还有捷报可看,总比我一来到地府,就等着‘阖家团圆’要好。”在地府阖家团圆不是什么好事。
赵光义无话可说的背着手,叹了口气。他知道大哥是怎样的态度,如果赵佶能做到终身不变节,大哥就要喋喋不休的说人家是兄弟你我也是兄弟,年纪也差了十几岁,你也是我一手带大的,咱们当初的关系比他们还亲近,你就这么报答哥哥。
如果赵佶有了亲生儿子,送赵森来父子团聚,大哥又有话要说了,果然是你的子孙后代,刻薄寡恩衣冠禽兽一脉相承。
反驳的话当然有很多,可自己打不过大哥,要么挨骂→结束,要么挨骂→顶嘴→挨揍→结束。
关于两位祖宗的恩怨,宋朝的皇帝们都秉持着装聋作哑的态度,只要没骂到自己就当没事儿。
花丛中,赵顼正和陈皇后(赵佶的生母、追封的皇后)一起赏花谈笑,陈美人的母凭子贵来得有些迟,在燕云十六州收服之后才真正开始。
赵煦惆怅的思念了一会刘清菁,听见身后衣袂声响。
耶律延禧沮丧的看着邻国的上一任官家:“赵佶给你的书信里,都写了什么?他写没写我的死因?”
赵煦讶然:“你相信武则天的话?她没有实证,也不了解宋辽之间的关系,只是臆测而已。她自己排除异己,就觉得佶儿也会这么做。”
耶律延禧前些天在被祖宗们痛殴+痛骂,这两天皇帝们和萧太后们才给他分析情况。可能死因蹊跷的原因有四:第一,宋朝毒死的别国皇帝不是一个两个了。
第二,天祚帝在战争前后碍事的程度太强,已经让赵佶不得不将他贴身监管的程度。
第三,金国肯定希望辽主昏庸,但宋主肯定希望辽主英明果敢,继续延续两国交好的局面,敖卢斡登基称帝时焚化的祭文中也有八个字简单提到宋主对他寄予厚望。
第四,耶律延禧真的没有夜驭六女的能力,三个就是他的极限了,对一个接近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不要要求太高。事出反常必有妖。
耶律延禧想了一会:“我对他一片赤诚,有什么好处,都与他分享。等他将来到了地府,我们再问他。”
赵煦想起弟弟抱怨的香艳场景,心说你还真是过分赤诚。佶儿肯定不会在焚化给亡人的书信中撒谎,在到天祚帝的死因死讯时一笔带过。
现在耶律家已经怀疑天祚帝的死因,很有可能转变成小型的战争,唐朝和后周乐见宋辽两家打起来。或许要拿书信给他们看一看,幸好佶儿在上面写了编号,足以取信于人。只是他还写了耶律延禧的许多坏话……要看也是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隆绪,或是叙律平、萧绰等人有资格看,这些人想必不太在意。
隔壁大帝镇的汉武帝又笑吟吟的问:“你要不要搬过来?其实收服宁夏平原之后,你有资格搬到我们这边来,当初让你自己选,你选在这边。你弟弟真是大国天子。”
其他宋朝皇帝不行。皇帝们之间暗中攀比,比的就是国土面积、贤臣数量和坐拥的军队。
赵煦安家落户时拒绝远离家族住在大帝镇里,现在经过诸多考虑,依然拒绝,虽然这些祖宗的战斗力不强,但不必急于搬离这里,不仅对形象不好,还会落单。没必要贪慕这虚名,等佶儿下来再搬家就更安全,也更合理。
……
腊月里,禁军依次回到驻扎的地方,官家也临近汴梁城。
王繁英在开会时说:“官家昨日已经到帝陵祭祖,还有三日抵达京城,我有意率领宗室亲王公主、后妃、以及文武百官,出城百里迎接官家。”
百官也觉得应该这么做,可是天太冷了。出城百里,赶路又吹风,还得穿着官服肃列的等着,接驾之后还要骑马回来,城外头比宫城中冷的多。来回在风雪中折腾两天,估计得集体风寒。
要是直说因为天太冷不想迎接官家,那也太那个啥了,谁也不敢先开口说这个话,太大逆不道。
王繁英的目光逡巡了一圈,和和气气的说:“官家怜惜兄弟和老臣,有旨意回来,说出城五里迎接即可,官家等着你们诉职,他知道你们的心,不用在风雪中冻着表达忠心。六十岁以上的官员坐车去,体弱和大病初愈的也可以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