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

第208节(1 / 2)

林玄礼进去看了一眼,她看起来神态安详,两鬓白发多黑发少,没有昨天那种晕晕乎乎的难受了。满怀感慨的在旁边坐了一会,想起了许多童年故事,譬如自己小时候玩累了赖在这里睡觉。前前后后想了很久,叹了口气:“人生在世,终须一别,幸而我扪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向娘娘的地方。”

王繁英:“这样就够了。将来在九泉之下再相逢时,你也不怕什么。”

官家怅惘的点点头,问服侍太后的八个大宫女:“娘娘几时走的?可曾说了什么?”

胡袖儿被几人推推搡搡,推出来搭话:“启禀官家,娘娘说,你始终不肯临幸其他嫔妃,不

让她见到你的儿孙,这很对不起她,她将来到见了列祖列宗,对此事难以启齿,不知是你被挟持了,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有宣宗当年策划的,教你装病骗她,迎娶王娘娘,这件事都写进了《宣宗本纪》,可你也没有解释。这都是娘娘的原话,奴婢不敢篡改。”

林玄礼臊眉耷眼的点点头:“嗯……嗯……嗯。”

王繁英摸摸下巴:“我替你解释了一下。”说他因病不太行,于是向娘娘就不遗憾了,安详离世。

礼部开始办丧事,动用大量的冰,高搭凉棚,又要请僧道来诵经祈福。

向太后理所当然的与神宗合葬,派遣的山陵使只要重开墓道就好,不用重新修建陵墓。虽说是卑不动尊,但神宗的墓道没有彻底封死。

朱太后:“我也去送送她。神宗身边,还有哀家的位置么?”

林玄礼在尘封的记忆中翻出来,当年的陈美人现在追封的陈皇后,还葬在妃陵的一角,只是重堆了封土,扩大了规模,没有迁棺合葬。“有。你只管安心。向太后是发妻,你是爱妻,我娘不必迁过去自讨没趣。”

朱太后泪光盈盈的眨眨眼,随即微微低头,叹息道:“她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不枉此生。”可你为什么不生孩子呢?宫外人不知道,宫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要说是为了煦儿……那你就是个活脱脱的圣人啊。

林玄礼冷静的想:[我已经不记得她的样子了,也忘了我有没有为她的寿命而努力。我好像总是不够努力。]

[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在学习和生活上总是不太努力。]

[六哥:你很好了。人得有取舍,能及时放弃不是一件坏事。]

夏季不便耽搁,过了头七之后赶忙扶灵启程。

在山中隐居修行的刘皇后得到通知,但不用来送,她在山上诵经就可以了。

章惇刚刚致仕没半个月,怕官家突然又又又因为故人宾天而陷入悲伤情绪,进宫劝了两次,看官家虽然悲伤但不沮丧,这才放心的回家继续研究——出海商船和海上战船的区别。

现在民间船坞都能制作出海远航的商船,但是官家始终觉得不满意,去年打完仗回来,就下令在海南地区添置水军的分支——海军,还有新的船坞,在重新建造和设计海上战船。

这海上战船建造好了,南下可以收服交趾(现在已经是臣属国,但还可以彻底占领他们的土地),北上能从港口登陆,袭击金国,可谓妙用无穷。

对夫人说:“老夫年少时也曾上山下海,可惜此生来不及看我大宋的海上战船。”

夫人疑惑道:“造船要几年时间么?”

“不知道。”章惇叹气:“古代只是江河湖泊上的水战,鲜少海战,并没有专门的战船。战船设计、制出来,就要两年有余,还要下水尝试,安装火炮、床弩,出海试航,训练舰队作战,大小船只的配合协作,等到训练有素,如果一切顺利,五年时间都不够用,如果不顺利,可能会耗资千万贯,耗费十年时间。船只有下海之后才能测出好坏。”

殊途同归,留守京城的徐绩徐相公也在关注海上战船的事。

这战船的用途明确,但太烧钱了,造船时花费甚巨,训练士兵的花费大过了普通士兵,还要选那些骁勇精壮的年轻人。但官家平时节俭,偏偏在这件事上一意孤行,大宋各地的官道从神宗时期就修缮维护的很好,水路看起来并不重要,反而劳民伤财,为了运送木料需要摊派劳役。

……

太后宾天,并未下旨天下人服丧。

二十天之后,扶灵的队伍回京之后,但见京城中一片祥和的太平景象,自从官家生日宣布了大计划之后,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国家养着的农学家们奉命用最简单的图画画出农具、写上不同样子的土地应该怎么改造、如何沤肥。编撰成册,国家刊印出来,发往全国各地。先给地方官学习,然后让各地地方官负责推广教育——他们会指派小吏出去照本宣科,这方面不会偷懒,如果粮食能够增产算是他们的政绩。

翰林院也在按照旨意编书,他们刚刚监督编撰《基础物理》、《基础数学》等书,还准备准备编修《海国图志》,以及和鸿胪寺联合出品一些外语教材。编书没遭遇多少反对意见,必要的时候反手利用了一下士大夫对士农工商的鄙视心态,告诉这些儒生,你们理应什么都懂,除了经史之外,像孔子一样好学不倦,要出海传播儒学,首先就得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要展望世界啊。

其实儒生们没有完全被官家说服,但也没有合理的反对理由,只好有工作就低着头去做。顺便从儒家角度批判一下这些粗鲁、肮脏、野蛮、原始的蛮夷。

赵森禀报道:“有秀才六人自告奋勇,要遵照官家的旨意,出去弘扬儒学。”

林玄礼大喜过望:“很好很好!让他从现在开始习武,学习医学和外语,通晓佛道典籍,学习音律和艺术。”直接就成立一所学校,八到十个老师,就教这么几个学生。看了一下名单,没有吴用,很好彻底放心了,那个老阴人可能是虚构人物。

刚刚致仕的章惇就过去在‘弘儒学院’挂名,不特别闲着,也不会太忙,依然随时可以进宫找官家说话。

前往辽金两国的使团在官家生日后出使,路上三个月,到了之后住三个月,回来又是三个月,驿站送来的消息说,已经顺利回归,还带回来了两个国家之中他们亲眼所见的消息、执政和民情。

差不多能在腊月之后回到汴梁城。

等到秋收后,做种子的嘉禾仔仔细细的秋收,地上连一个遗漏的麦穗都没有,全都拾的干干净净,一称重,那从一株嘉禾开始的繁衍耕种,到现在带壳的谷子收获了四十六斤。

户部提交了他们撰写一年有余的‘推广嘉禾政策’,简称‘禾政’,其内容非常详细。建议把这四十六斤谷子,分成二十五等分,送到全国各道,选良田沃土耕种,看看在哪里收获更多,更饱满。让百姓更换稻种不容易,他们害怕种新米,不认识的种类伺候起来比较难,推广时还要给予奖励,以及前一年给减免赋税,一开始收获的稻子都要官方回收做种子。

安排的非常好。

派出去的六个御史巡按又送来许多奏本,被弹劾的最糟糕的人再叫吏部派人去调查,大肆夸赞的也叫人再去调查。李进是巡按其中之一,六个人每人负责四路,把大宋二十四路划的清清楚楚。另外五人的脾气也没比李进好多少,一样是直拨楞登的人,只是更有眼力劲一点,年龄不到五十岁,也都达成了‘气的长官摔茶杯’、‘气的官家摔奏本、抱枕’等成就。

这六个人的仕途基本上就止步于八品巡按,但代天巡狩的身份足够多,又可以把各地亲眼所见的事都报告给皇帝,很爽。把各地的官道、河渠、常平仓、府库账目、官员声望都事无巨细的上报。

一转眼,已是大观元年的寒冬,黄河爆发了水患灾情,波及四十余个县,伤亡百姓暂时还未统计出来。

官家虽然一向节俭,也得按照惯例下旨减膳撤乐,指派各地收拢灾民,开仓放粮,救济伤亡,帮失散的百姓寻亲,还得在春季到来之前安葬或焚烧尸体。

林玄礼的心态还算平和,现在奏报上说的灾情不是特别严重,失踪的人数也没统计出来,这黄河突然爆发谁都没办法,非人之罪,也不是河堤没修缮好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照片或视频,看不到现场,消息对心灵冲击没那么大,他还能冷静的和丞相们一起安排救灾,看丞相们安排这四十多个县的县令,按照他们的功过,坚守的升迁、逃跑的罢黜、殉职的安葬并封妻荫子。这又可以检查到邻近县城的常平仓里,到底有多少真正的存粮。

朝廷中人忙着这许多大事,水患如果没平,过年也不能放假。除了开仓放粮之外,还有以工代赈和就地招募青壮年入伍从军,让那些最能闹事儿的人有一碗饭吃,就能确保不谋反。

张商英被派出去就近指挥、监督当地情况。

官家还是每年一度的去检阅禁军。虽然还没出太后的丧期,但顾不得这些,在朝会上宣布:“这次去的时间长,七十万禁军,朕要一一过目,得围着京城附近转一大圈呢,太子最近先停课,开始监国,皇后跟我走。”

赵森心里惊诧,等到退朝后问道:“叔叔,我要停课吗?国家大事有三位相公打理,不需要我做什么。”现在韩忠彦、徐绩、魏季礼三个丞相,在章惇卸任之后隐隐争锋,但在工作上小心谨慎,官家短暂的视察京城附近三百里之内的所有的驻军,大约十天就能视察完,这三位丞相监国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