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143节(1 / 2)

小二刚走,窗外便传来了“啪”地一响:“诸位客官,今日我们继续说《红颜记》的故事。”

萧彧笑起来:“还真有说书的。”

几人竖起耳朵听起来。刚听了几句,雅间的门便被拉开了,三名年轻女子捧着茶炉、茶壶与茶杯站在门口:“客官,您的茶到了。”

萧彧说:“进来吧。”

女子将茶炉茶壶放好,开始碾茶叶,萧彧制止了对方:“不用碾碎,直接泡即可。你们走吧,我自己来。”

为首的粉衣女子抬眼看着萧彧,用极其风情的眼神看着萧彧:“客官,奴家是你们的茶奴,这泡茶的事是奴家的本分。”

萧彧和裴凛之对视一眼,有点古怪,便说:“茶奴除了泡茶,还有别的服务吗?”

粉衣女子掩着唇吃吃地笑:“那就看客官还需要什么了。”

萧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里骂了一句,敢情是挂羊头卖狗肉?

裴凛之板着脸:“出去!”

三名女子听见这话,犹豫片刻,赶紧起身离开。

萧彧问:“这茶楼谁开的?”

裴凛之说:“不知,回头我去查一下。”

萧彧终于重新听故事,结果越听越不是滋味,这故事分明就是用苏颖的事迹改编的,说她不守妇道,抛头露面,被邻国王子看上,导致邻国攻打她的国家,最终国破家亡的故事。

萧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谁编的这故事?”这就是在暗戳戳跟自己唱反调啊。

第162章 女刊

故事结束后, 还有人鼓掌喝彩。萧彧眉头紧皱,此时隐约还有女人的娇笑声从隔壁传来,笑得很是放浪, 他板着脸站起来, 一甩袖子:“走,回家。”

三人出了茶楼, 萧彧回头看了一眼凝香阁,说:“这凝香阁的香大概不只是茶香, 还有女人香吧。茶馆老板好大的狗胆, 竟然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做这种事!”

说是茶楼,跟夜店有什么分别。而且那些茶奴是哪儿来的?按照当下的社会风俗,良家女子是不可能出来做这种事的,娼妓又早被取缔从良,能在这种场合逢场作戏的女子,大概就只有大户人家豢养的私妓了。

萧彧背着手, 闷闷不乐地朝前走,尽管他一直都在提倡男女平等, 鼓励女子上学入仕, 然而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是不可能马上就扭转的。看茶馆里这帮大老爷们的反应就知道,也就只有自己在一厢情愿推行男女平等。

裴凛之追上去:“郎君,你生气了?”

萧彧侧头看他一眼:“你觉得女子不如男子?”

裴凛之闻言一愣,然后说:“郎君是指哪方面?”

萧彧语气不太好:“哪方面都行,随便说。”

裴凛之想了想:“就聪明才智来说, 女子未必比男子差,从苏大人便可以看得出来。但就体格气力来说, 女子天生就比不上男子,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萧彧听他这么说, 总算舒坦些了:“你说得对!但男子能干的活女子基本都能干,读书入仕,教书育人,劈柴担水,甚至征战沙场都可以。我看那帮老顽固反对女子抛头露面,就是怕女子展现出聪明才智,爬到他们头上去,让他们再也不能作威作福。”

裴凛之听到这话,觉得萧彧格外可爱,他又不娶妻,也没女儿,却对女子如此尊重与爱护,实在难能可贵。

萧彧说:“凛之,你明日派人查一查,那凝香阁是谁人开的,顺便查查那些茶奴的来历。”

“好的,郎君。”

回宫后,萧彧躺在榻上,想着茶楼的事,还是有点睡不着,他抬起脚,搭在裴凛之身上,闷闷地说:“我要不是亲自去,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估计就算朝中官员谁去了,看到这场景也不会觉得是什么大事,肯定不会告诉我。”

“男尊女卑自古有之,要改变大众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裴凛之抬手摸了摸他冰凉的胳膊,萧彧体质偏寒,夏天身上冰冰凉,摸起来非常舒服。

“是不容易,所以我才要努力去推。明日得叫礼部将学员名册统计过来与我瞧瞧,看看入学的男女比例是多少。”萧彧一边说一边打哈欠。

裴凛之在他额上亲吻一下:“困了就早点睡。”

萧彧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开:“不行,睡不着,喝茶喝多了。”

裴凛之说:“那咱们做点别的吧,一会儿累了就能睡着了。”说完便侧过脸吻了上去。

第二日早朝结束,萧彧说:“王大人,我需要看看今年各地学塾的学子统计名册。何时能与我送来?”

王启一听,赶忙说:“稍迟点便为陛下送来。”

萧彧说:“需要最详细的。”

王启满腹问号,但也没多问:“遵命!”

稍晚萧彧收到了礼部侍郎送来的名册,礼部办事倒是有板有眼,将各州郡县的学塾都统计在案,各家学塾的学子数量都有,不少都标注了男女学子数量,也有一部分没有标注。

萧彧大致扫了一眼,问:“这没有标注性别的,全都是男学子,没有女学子?”

礼部侍郎一愣,然后说:“有些是,有些郡县统计上来的就没分,也不太清楚到底有没有女学子。”

萧彧说:“下学期统计名录的时候,将性别也标注上。”

“是,陛下!”

萧彧翻看了一阵,发现女学子数量少得惊人,通常来说,一个县至少会有上百名学子,但女学子的数量不会超过十个。最多的地方,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萧彧叹了口气,说:“女学童入学比例少得惊人,这与礼部的宣传有关,务必要宣传到位,提高女童的入学数量。”

礼部侍郎恭敬答:“遵旨!”

萧彧又说:“大户人家通常都会在家中办私塾给女弟子授业,不妨在各州郡办女子学塾,将男女学子分开,想是能提高入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