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

第三十一章 冰嬉二(2 / 2)

来!让我们从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恰;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让我们坐在那藏匿着紫罗兰的岩石下,相互在爱恋中亲吻。

索南给尔晖。总有一日,我去陪你,时时刻刻。

然后说道:怪不得你父亲给你取普达娃这么普通的名字,他囿于身份,本不希望你也和他一样。如今,他终于去陪着你的母亲了。你和尔晞阿妈都说林芝山里风景秀丽,温暖宜人,而尔晖阿妈亦是一个多么纯净美好的人,你的父母在那里相遇,也很美好!你父亲写给她的诗太美了!尔晖阿妈虽然早逝,但你师父终于研制出林芝粉的解药,这也是阿妈对世人的贡献。你得到了幸福,他和尔晖阿妈都可以瞑目了。

但普达娃始终不能叫师父为阿帕,尔晞和爱莎都觉得,因为他的阿妈,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

尔晞并没有说过要爱莎生子,普达娃也再没提过。但到了快过年的时候,爱莎还是没有怀孕,她其实早在结婚的那日便停了药。尔晞和普达娃都不知道,容妃和璎珞也不知道,因为她原本是想给所有人惊喜。

黄教法王被处决后,皇帝立刻颁赏了一万金给白教,说是给装缮楚布寺,其实是感谢活佛给自己通消息,敦都多杰立刻上书谢恩,说白教自然应该致力于西藏安定,除去害群之马,衷心感谢皇帝为白教和圣母做主,白教绝不会忘记云云。黄教也很感激皇帝,觉得这一万金是皇帝为黄教出的,为了摆平安抚圣母的事,虽然根本不是黄教做的,免得白教借机挑衅,亦上书感谢,并再表忠心。

那时普达娃便写信告诉活佛,已为白教除了大患,又为师父和圣母报了仇,将不再介入白教和黄教之争,这也是他执意还俗的一个原因,请活佛理解。并把拿回来的《莲華嘉波》秘籍,送还给活佛,还提供了黄教法王安插在白教内部的奸细名单,要求离开白教,说自己亦不会加入其他教派。活佛深表感谢,但先后来了几封信竭诚挽留他,说还俗不影响他继续留在白教襄助自己,他无需回拉萨。只是普达娃心意已决,活佛无奈,最终同意,于是他彻底脱离了白教。

婚后,普达娃便开始转移他在西藏的私人财富,那是他喜欢爱莎后,利用自己的休假日外出,给人讲经灌顶主持法事婚事丧事治病救人等收取的报酬,本来他几乎不收取报酬。因他无以伦比的上师地位和声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信众和病人献上的金子和各种奇珍异宝,将近十年之久,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他一直秘密收藏在一个地方。他最近和傅恒经常聚首,讨论如何用他的财富。

爱莎才知道,普达娃早就有心离开白教,和自己在一起,她于是明白了,普达娃是一个和他的父亲十分不一样的人,他其实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却老是装模作样骗她!果如容妃所说,如果自己不引诱他,他也会引诱自己。后来她也告诉了容妃。容妃见她说的那么直白,比照这一对外表高冷又曾经双双高居神坛不可亵|渎的夫妻,不觉大笑,道:你家还有金矿呢!

所以这个时候,当爱莎告诉容妃,说怀疑自己也和她一样,是不能生育之身的时候,容妃才知道她早已停药,连夏日自己给的蟾酥锭也未用,温言道:你别胡思乱想,你才和他半年吧,停药也不过四个月。爱莎道:嗯,可他内力精纯,那定是我的问题……容妃道:你常去长春|药房,没有叫叶大夫给你看看?

爱莎说自己不好意思和他说这个,也不想别人知道这件事,更不想普达娃和尔晞阿妈知道了难过。容妃道:叶大夫是医生,纳兰夫人知道了也没事,只要你要她不说,法王不会知道。爱莎点点头,道:我相信,其实是我自己害怕面对真相,我怕知道我不能生子。然后凑在容妃耳边说了几句,容妃颇为惊讶,原来她对普达娃如此情真,叹息道:之前我还以为你害怕怀孕生子。

爱莎道:开始我是害怕,但我看高云和孩子那么幸福,她和你弟弟那么困难,都矢志不渝。在玉京园,我们见过傅恒和他的两个孩子,普达娃一直很羡慕。容妃将她搂入自己怀里,道:不会的,你不会和我一样,叶大夫一定有办法。

爱莎抱着她,道:谢谢!我本不该和你说这个,我知道你和皇帝陛下也很遗憾。容妃道:其实安儿就相当于我和他的孩子。爱莎道:那还是不一样的。又道:对不起,我不该这么说。容妃笑道:其实等你生了孩子,你带孩子,你也许会觉得其实没什么分别,安儿是我从小带的。假如你真的……你和法王可以收养小孩。

爱莎于是把普达娃的身世告诉给容妃,并要她保密,最后说道:他本是法王,我是圣母,我们都不会成亲生子,不会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既然已经在一起了,就特别希望有自己的孩子,普达娃特别喜欢过普通人的日子,因为他曾经经历过那些不普通的事吧,还有他父母的悲剧,就是因为他父亲的身份地位,他始终不能释怀。我原来是圣母,他都不怕艰难凶险,所以他更不能原谅他的父亲。

容妃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假如有选择,皇上也想过普通人的日子,妻贤子孝。爱莎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便道:他和你和福康安,也是这样吧?容妃笑着点点头,然后她写了一封信,要爱莎去带给璎珞,请璎珞为爱莎张罗看病保密等事宜。

※※※※※※※※※※※※※※※※※※※※

【两首诗】第一首是泰戈尔的《不要不辞而别,我爱》。第二首是纪伯伦的《爱情的生命》春之篇。

【塔葬】土葬是西藏最原始的習慣,佛教興起後在西藏基本上不作為正常的葬喪方式,但在康區極少數邊緣地區據說仍沿襲至今。火葬也是較普遍的一種葬法,特別是僧人、高貴人死後,進行火化。在很多地方被認為是一種供養,燒畢將骨灰撒向高山之頂、大森林和江河之中。如果是高僧大德則將舍利子或骨灰裝入塔中進行供奉。【塔葬】是一種高層次的葬禮,只用於高僧大德或大活佛。塔葬習俗來源於印度。相傳,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遺體由弟子和信徒門火化,其舍利被揭托等八國的人們分別引去,建塔供奉。這就是塔葬之始。後來這個習俗被佛教弟子門沿用。後來逐漸的開始將真身存在塔內供奉,西藏實行靈塔,已見史書記載為公元八世紀,在桑耶寺旁的山角下,為印度僧人蓮花生修建了第一座靈塔,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

其後如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以及其弟子歷輩達d賴l喇嘛、班b禪c喇嘛和甘登赤巴、其他大活佛等地位顯赫或事業有成的高僧大德一般都采用塔葬。由於西藏歷史上高僧輩出,因此在西藏的許多地方都有靈塔。如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圆寂後,就在甘登寺修建靈塔供奉,成為甘登寺吸引信徒的重要文物財寶。從五世至十三世達d賴l喇嘛(缺六世)的遺體也塔葬於拉薩布達拉宮內。五世班b禪c到九世班b禪c的遺體也塔葬於后藏日喀则扎什倫布寺內。十世班禪圓寂後,在扎什倫布寺專門修建金、銀質靈塔及塔殿,其他地區的高僧天德圓寂後,有些在本寺內建造靈塔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