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脚脚腕上是一条细细的金链,缀以数十颗细小的东珠和宝石,在冬日的暖阳下透出淡金色的光芒。接口处是极薄、极精致的方形锁式样,金锁之下缀一颗小小的金铃,走起路来,清脆的铃声便在耳边雀跃起来。
衣裙遮挡起来,没人瞧见这小金铃,只当是锁链摩擦的声音。
阮阮抿抿唇,轻声道:“陛下,这个真的送给我啦?真好看。”
傅臻瞧她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懒懒地偏过头:“还要朕说几遍?这是——”
阮阮忙拉着他衣袖:“我知道,这链子是拿来锁着我的。昨日我不听话,陛下要罚我,也要让阖宫的人瞧着我受罚,才能警醒下人,给陛下立威。”
傅臻冷冷扫过她伸过来的小爪子,嗤笑一声。
意思大概对了一半吧,可她的表情未免也太过开心。
第46章 .晋江正版独发美人的月银下来了……
晌午过后,傅臻在偏殿传大司徒议事,阮阮则独自一人坐在四方榻上看医书。
原本不见棠枝与松凉二人,倒也没觉得奇怪,她向来不习惯两人贴身伺候,整日跟在身边嘘寒问暖,更多的时候喜欢自己安安静静地待着。
可才翻了两页纸,却见两人从殿门外进来,皆是面容惨白、满脸疲色,见到阮阮之后,两人走上前,双双跪了下来。
棠枝平日里沉稳些,今日竟难得见她有些失魂落魄,她朝阮阮深深磕了个头,道:“奴婢们疏于防范,才让小人有机可乘,在日日用的八珍汤里动了手脚,险些害了美人性命,求美人责罚!”
阮阮赶忙下榻,将她二人扶起身。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说不上来的沉重。
棠枝听到她脚踝的铃铛声,稍稍愕然,才知外面那些爱嚼舌根的宫女们所言非虚,美人是当真被陛下囚禁在玉照宫了。
这些日子以来,皇帝对姜美人的态度外人不知道,棠枝与松凉却是有目共睹。
昨夜美人失踪,皇帝还病着呢,竟冒着大雪亲自出去寻人。不过这消息压得严实,对外只称皇帝派人将姜美人抓回去严惩,至于真相如何,也只有皇帝亲信和她二人知晓。
如今上了这锁链,恐怕也是将人暂时禁足玉照宫,生怕旁人害到她头上来,可谓是用心良苦。
阮阮从昨日昏迷之后便一直留待在玉照宫,殿门都没有出,连毒害自己的是谁都不清楚。
问起棠枝,后者却是苍白一笑:“是外殿伺候的云儿,还有太医院的一名医官。”
阮阮隐隐猜到些什么,手指攥了攥,小心翼翼地问:“陛下将那二人处置了?”
棠枝只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云儿在兰因殿当了许久的差,日日抬头不见低头见,见人也笑意盈盈,乖巧听话,棠枝实难想到竟是她在汤药中动了手脚。至于那医官,棠枝与松凉两人倒是未曾见过。
昨夜陛下发了话,底下人眨眼的功夫就在兰因殿辟出个刑房,诏狱掌刑的宫监亲自来审,棠枝、松凉与兰内殿几名宫人皆被问了一宿的话,药房捣药、煎药的宫女太监都吃了苦头,整夜哭声如雷,刑架之下屎尿齐流。
今早见时,云儿和那医官已经被折磨得瞧不出个完整的人样,赤条条的两腿被铁刷子刷得血肉横飞,隐隐可见白骨,简直触目惊心。
深宫的丫鬟奴才们,哪里亲眼见过诏狱的刑罚?
那医官被吊在刑架上,宫监手里的刀子磨得极快,但见寒光一闪,刀尖切豆腐似的在脊椎划开一长条血痕,再沿着血痕一点点地向两边掀开皮肉,那宫监一边剥,一边口中还啧啧称赞,说这人身形清瘦,皮下没二两肉,剥起来容易。果不其然,才不过半盏茶功夫,后背的皮肉已被完完整整地掀开。
丫鬟们哭喊震天,呕得满地都是秽物,到剔骨的时候,满地的内脏冰冷腥腻,难闻至极,薄刃刮骨时“呲呲”地响,仿佛就在人背脊上捻磨。一半的人吓得晕死过去又被冷水浇醒,腥臭难闻的气息冲得人头皮发麻,双腿打颤,半日下来,人人皆是三魂丢了七魄。
棠枝压根不敢回想,否则对自己来说又是一通诛心的折磨。
至于如何处置的,阮阮没有多问,陛下有自己的决断。
想到昨日自己那般痛苦,若陛下晚来一步,或者真如下毒之人担心的,她怀了身子,恐怕今日都不可能完好地坐在这里。
阮阮对她二人说道:“两位姐姐不必自责,旁人若是想要加害于我,再怎么提防也总能让他们有机可乘,不怪你们。”
松凉含泪看着她:“幸好美人如今无碍,否则我们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其实棠枝与松凉除却昨日的问话,也受到了惩罚——与苏嬷嬷一样,被罚了半年的俸禄。
比起刑房惨烈的皮肉之苦,已经是很温和的惩罚方式了。
下半晌,阮阮坐在榻上看书,两人便在一旁兢兢业业地伺候着。
松凉将茶房新到的小青柑茶奉上来,忽想起什么,对阮阮道:“昨日内府送来了美人这两月的俸禄,您从前不是念叨过一次么?”
阮阮讶异地抬起头,她已经忘记自己在她们面前提过。
面上不好狂露期待和喜悦,她镇定地喝了口茶,等着下文。
松凉果然没卖关子,赶忙道:“原本按照美人的月例,一个月应当是三十两,可昨日内府的宫监大人说了,陛下体恤美人侍药辛苦,每月多贴二十五两的补助。”
阮阮强忍着面不改色,藏在袖中的小手却忍不住攥紧了身旁的软枕。
五十五两!每月都有五十五两!两个月的月银,那就是一百一十两!
要知道在遥州府上做事的时候,阮阮的月银也只有五钱,便是在宫中,像棠枝这样品阶的宫女,月例也不过才二两银子。
而她,竟然有五十五两!
阮阮嘴角已经弯了起来,想到那日给苏嬷嬷的一锭二十五两的大银,忽然也就没那么耿耿于怀了。
等等——
怎就不多不少,恰好多出个二十五两!
有这么凑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