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侠影

第一百六十七章突围求援(1 / 1)

范无救道:“事情已经完成,可以回去复命了,崔判官都问无数次了。”谢必安道:“也罢,谁叫咱们摊上这苦差事,一辈子的劳碌命。”冲江一尘一拱手,道:“后会有期!”带着鼠精消失无影。

江一尘和黑白无常说话,所有人都觉得骇异,因为天空中什么都没有,也听不到黑白无常的说话,只有胡婉心和那个老者隐约猜到了,因为鼠精的魂体不见了。

江一尘一直在思索黑无常的话,心中怏怏不乐,也没有了争雄斗狠之心,慢慢走近老者,道:“你们三人走吧,无冤无仇,没必要斗个你死我活。”范无救的话让江一尘有点失落,心中烦闷,只想回去和胡婉心商议商议,再探讨一下睢阳城的未来。

老者明知不敌江一尘,早就打算逃离了,现在江一尘主动提出罢斗,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带着两个徒弟,一言不发,径自西去。

城下的战斗已经结束,燕军飞楼被焚毁,留下一堆灰烬,没有燃烧完的木料还在冒着黑烟,燕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尹子琦见木马无功,重金聘请的山中隐士不告而别,只能下令收兵。

守军又打赢了,但是江一尘丝毫高兴不起来,黑无常的话让他如鲠在喉。胡婉心见他闷闷不乐,问道:“一尘,你有什么心事?”江一尘把胡婉心拉到一边,把黑无常的话如实说了。

胡婉心半晌不语,道:“睢阳城这样坚守下去,即使燕军不攻城,迟早也会陷落,我看不久后就会饿死人了。”江一尘道:“既然坚守没有前途,何不和张帅说说,放弃睢阳突围吧。”胡婉心道:“都坚守了半年多了,这么放弃恐怕张帅不同意。”江一尘道:“都饿死人了,坚守有何意义?”胡婉心道:“睢阳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张帅个性坚定,不会轻易放弃的。”江一尘道:“为了一座孤城,饿死这么多人,我不知道价值何在?”胡婉心道:“要不和张帅说说,派人突围,向周边的郡县求援。”

江一尘找到张巡,提出突围求援。张巡并不是没有想到突围的事,但是燕军重兵云集的情况下,突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派遣少数人出城,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能枉自送了性命,此时见江一尘再次提出突围求援,只能苦笑道:“一尘,你觉得谁能够突出城?”江一尘道:“我可以去。”张巡道:“你虽然是太上皇亲自任命的,但是周边的守将不认识你,去了也没有用,这些人畏惧叛军,要发兵救援睢阳,早就该来了,也不会等到现在了。”江一尘想想不错,只能作罢。

很快到了七月,朝廷援兵迟迟不到,也没有灵武方面的消息传来,只听说官军几次攻击都失利了,而城外的燕军还在继续增兵,环城一周开挖深壕,竖起栅栏,誓要困死睢阳。这时候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这些老鼠肉也没有支撑几天,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纷纷饿倒,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

张巡拖着饥饿的身体,每天坚持巡城,对靠近城墙的燕军士兵晓以大义。一日,燕将李怀忠经过城下,张巡喊住他,问道:"君事胡几何?"李怀忠早就对张巡的智勇佩服的五体投地,见张巡问话,答道:"二期。"张巡又问:"君祖、父官乎?"李怀忠道:"然。"张巡道:“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李怀忠道:"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张巡道:"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李怀忠心有所动,泪流满面,不久后率亲信数十人降。(这里引用了一些古文记载,没有翻译成白话文,想来读者也能看得懂。)

张巡前后成功策反了200多个燕军士兵,这些人为张巡的忠义所感,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但是这些人的反正,也同时增加了粮食的消耗。

粮仓很快见底了,城内已经开始饿死人了,首先是老弱病残的老百姓,士兵们连树皮、茶叶和纸张都吃,一个接一个饿倒。

张巡和许远忧心如焚,决定殊死一搏,派江一尘和南霁云率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围,向临淮(今江苏睢宁西北)守将贺兰进明借兵。

许远拿出最后的鼠肉,让将士们饱餐一顿,自己和张巡不动一下筷子。众人大哭,都不动筷子,张巡道:“一尘,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睢阳合城军民生死,就在此一举,务必求得援军前来!”江一尘和南霁云含泪答应。张巡大笑道:“哭哭啼啼像个什么样子,来来来,吃肉!”带头夹起一块鼠肉,入口大嚼,众人这才一起举筷。

饭毕,突围将士集中在东门,等候燕军进入梦乡。胡婉心道:“一尘,你和南将军不需要直接去临淮,可以先去谯郡。”是时,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今安徽亳县)、尚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贺兰进明在临淮(今江苏盱眙北),谯郡是距离睢阳最近的地方。

江一尘点头应允,张巡跪下道:“我张巡在这里拜托诸位了!”众人大惊,连忙下马,江一尘赶紧扶起张巡,道:“即使没有求不来援兵,我们也会回来和睢阳共存亡。”胡婉心凝视着江一尘,道:“别说这些丧气话,我们都会等来睢阳围解,失地尽复的那一天!”张巡鼓掌,大声道:“说得好,我们终将赢的最后的胜利!”

子时了,张巡下令开启东门,江一尘和南霁云带人冲向燕军营寨,碧心剑起处,砍开栅栏,往东直冲。燕军被惊动,相邻的一个百人队迅速围上来,意欲阻截,余下的燕军毫无动静,尹子琦的治军功力确实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