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8章 她的小笨蛋
于泽被这个构想带的着了魔, 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突然回过神来,他要搞的这个, 可不就是把供销合作社给升级一下吗?
要说区别,那只能是售卖的东西不一样了。
原先的供销合作社内售卖的东西全都是国营企业的东西, 合作社内有什么,老百姓就只能买什么,现在变了,老百姓想要什么, 周胜那店里就进什么货。
驱动力变了。
留给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了,老百姓都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更好的东西了,这便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原理。如果整个市场都能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通过内循环来甄别事物的好坏, 进而运用到对外贸易中去,将好的产品作为打开世界贸易市场的敲门砖……一切指日可待。
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交通运输。
唯有将交通运输量提升上来,才能构建真正的内循环。
于泽捏了捏眉心,一脸愁,“要想解决眼下的问题, 还是得一步一步走,现在小范围内打通仓储物流渠道, 然后再大范围流通。巫溪的水蜜桃买到苏北、徽州这一片儿,应该就能消化掉。”
-------------------------------------
所有的策略、战略,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于泽为构建经济内循环而头痛的时候,谢迎春总算将七五申报项目的项目书提交上去了, 很快就得到了审批,不过上面的人在批项目时,强行给谢迎春‘安排’了几个联合单位。
计算机系统研发的项目是联合华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一起搞的, 华兴是多年资深老国企。
重载列车研制项目是联合华夏科工集团一起建设,谢迎春负责的是核心技术部分,华夏科工负责非核心部件的配套设备研制。
相比起在精密制造系承接的这两个项目,谢迎春在土建系承接的项目就让人省心多了,项目是谢迎春牵头接下来的,湖海大学、华水华电等只啃了个边角料,但主要干活儿的不是谢迎春,而是整个土建系的所有老师。
在没同谢迎春说的情况下,土建系的那些老教授就已经把谢迎春接下来的整个项目给瓜分了,这个人要做黄河流域,那个人要做淮河流域,就如同分蛋糕一样,将谢迎春接下来的项目给瓜分了个七七八八。
国-家水利部下拨的经费到账后,那些老教授不好意思亲自来找谢迎春,就把这个丢脸的任务交给了科研处的郝南处长。
郝南处长没以为这些项目是土建系的教授自个儿瓜分的,还以为是谢迎春同意了,没觉得这过分,直接带着科研经费转拨单就来找谢迎春签字了。
谢迎春这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熬了一个多月夜才写好报告,凭借那份报告申请下来的项目,已经被蚕食瓜分。
她觉得这世界有点魔幻,头顶天雷滚滚。
“郝处长,这单子我不签。项目是我申请下来的,同水利部签的责任书上也是我的名字,万一工程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不能我顶风险大家一起赚钱啊……这单子您拿回去。”
“我在土建系有自己的团队,虽然人不多,资历也没有这些老教授强,但我们用的都是同一套理论方法,应该不会出错。就算出错了,那也是我指导失误,我愿意承担责任。”
“我们的团队人不多,但足够用了,七五计划肯定能顺利完成,就不麻烦这些老教授过来帮忙了。”
谢迎春把那一沓签字单推回到郝处长面前。
郝处长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被那些老教授当枪使了!那些老教授极有可能就是觉得自己没办法说服谢迎春,也拉不下这个脸来,所以才找了他。
郝南处长觉得自己好难。
“谢老师,你申请下来的项目那么多,不差这么一个,就别计较了,都是一个系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郝南处长干巴巴地劝。
谢迎春听着这话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她指着那一沓纸上的白纸黑字问,“黄河、淮河、海河、长江,涉及到这么多水系的工程项目,你和我说低头不见抬头见?这项目万一出了点问题,谁来负责?申请项目的是我,承担责任的是我,你说我不差这么一个?他们能代我把项目做了,万一工程出了问题,二十年起判的时候,有没有人替我去蹲?”
她不愿再同郝南处长在这儿浪费口舌,直接撂下了话,“我申请项目的时候已经组建好团队了,不牢这些老教授操心。如果愿意加入进来干活,那就好好说,带着诚意来,如果是想从我项目上啃几块去瓜分,那就是两个字——没门!我宁可去湖海大学、华水华电那边找一些实力相当的老对手把项目给委托出去一部分,或者是合作完成,也不会给这些先斩后奏的人。”
郝南处长还想再劝几句,就见谢迎出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水利工程若是造好了,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若是造出问题来,松原江水库和大浪底水库就是前车之鉴。
-------------------------------------
谢迎春被这事儿气得肚子疼,回去之后就把自己在土建系组建起来的团队给召集到会议室,开了个长达四小时的会。
在这场会议中,谢迎春明确了每人负责的责任范围,并将研究任务精确到了月份,一月一查,一季一查,一年一查。
原本是五年的研究规划,谢迎春为了保证项目一定能完成,将所有研究任务都压缩到了前四年,因为还需要给水利工程留出足够的施工时间,第一年必须掌握充足的基础地质资料,所以第一年的野外任务最重,第二年的规划设计任务最重,第三年是材料结构审查,第四年则是设计成型与水利工程模型验证。
所有研究任务都一桩桩一件件地布置了下去,这些研究人员立马就带着那些选出来的本科生奔赴各地去了,谢迎春自个儿也有研究任务,她之前看了长江流域的水系情况,这次得去看黄河水系,从黄河的发源地到入海口,周遭的地质情况都需要看下来。
不过她暂时还不能走,重载列车研究任务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任务还需要布置安排。
凭借精密制造系的力量,重载列车的研究团队很容易组建,谢迎春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说了之后,便将项目的大头委托给荀秋生教授代管,由荀秋生教授带着精密制造系的老师和学生来全力推进研究任务。
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任务就比较困难,但幸运的是,国内的计算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五八年时,科学院就已经造出了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时隔七年,十年荒芜的前夜,科学院又造出了大型晶体管计算机。
七四年,学术界虽然波澜动荡,但以水木系为首的理工扛鼎单位潜心研究,造出了采用集成电路的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而在八三年,也就是谢迎春留校的第二年,国防科大就研制出了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高速计算机研制进入了新阶段。
谢迎春申报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项目时,还从电子工业部的计算机管理局得到了最新的消息——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微机已经在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
谢迎春得到了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的资助,将获得一台微机,而她之后整个阶段的研究任务,都将围绕这台微机展开。
国内懂得编程的人少之又少,硬件设备虽然已经勉强跟上了国际大部队的水平,但软实力还有待增强。谢迎春能获批这部分经费,背后少不了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的支持,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还邀请谢迎春多去他们所中交流。
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资助给谢迎春的那台微机就放在谢迎春的办公室内。
谢迎春知道自己要出一年的野外,重载列车项目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任务难免要耽搁一阵子,便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两个项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