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贪财如命[快穿] 第265节(2 / 2)

逸郡王本来还有些担心郡王妃会哭哭啼啼的不舍,毕竟她是个软和的性子,没想到郡王妃到底是大家出身,心有远见,大事上拎的清楚,心里对郡王妃又多了几分满意,拍了拍她的手,柔和的开口说:“你是个好的,所生养的儿女也比旁人要更出色一些。”

得了夸奖的郡王妃心里更高兴了。

两人就这件事又合计商议了几句,便各自忙碌去了。

逸郡王更是已经开始忙活起来,要知道,等消息一传出去,其实也多的是人意动,就如同已经没落的安国公府那边,若知道的话,必定是第一个报名。要知道大梁建朝的时间虽不长,但王室宗亲却不算少,对爵位的把控又苛刻的很,家里又没出息的子嗣。如今舍一个女儿,就能恢复以往的荣光,这买卖再多几次都行。

他不得赶在别人前面吗?

只是逸郡王把一切都打算的很好,甚至就连自请的奏折都已经写好,只等着梁帝那边消息公布了,就上奏。

却没想到,

他写好的奏折,墨迹都还没干呢。

就有府里的侍卫长慌慌忙忙的跑过来,禀告说,县主在去大觉寺进香回来的路上,马儿忽然癫狂,以至于马车跌落到山谷里。

县主还有随行的丫头以及马夫,皆都尸骨无存。

……

阿锦出了意外的消息,一传到府里,府里的反应也不已。

几位庶妃是无所谓,顶多就是叹息一回,道了一句‘福薄命浅’也就罢了,余者的姨娘通房则是无感无念,反正她们素日里和这位大县主没什么交际。

唯一真心实意掉了眼泪的大概就只有倩姨娘了。

作为下面进献而来的美人,倩姨娘出身低微,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倩姨娘也清楚,在得宠期间倒也没张狂,甚至想尽法子讨了逸郡王的欢心,停了自己的避子汤要。

有个孩子,即便是个女儿,她日后的终身也有依靠。

也是她的运气好,停了避子汤没多久就有了身孕,只是生产的时候难产,需要上了年份的雪参入药,逸郡王不在府里。郡王妃对倩姨娘这个狐媚子看不上眼,只说府里没有,倩姨娘眼见命悬一线,还是阿锦那边遣人送了半截过来,救了倩姨娘的命。

还平安的生下女儿,如今府里最小的孩子八姑娘赵雪兰。

“菩萨保佑县主,来世投的好人家,父疼母爱,无忧百年。”倩姨娘跪在蒲团上,真心实意的磕了几个头,低声说道。

和阿锦同辈的兄弟姐妹,庶出的无感,甚至像是二姑娘赵若兰还很高兴,虽说她和这个长姐没什么仇怨,但她是郡王妃的女儿,就是惹了她的厌。除了赵若兰,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没什么感情。

一母同胞中,赵文滨年岁还小,才三岁,压根都还不知道什么叫没了,再者他和阿锦虽然是一母同胞,但年纪相差的大,素日相处的时间也不多,自然也不会有多伤心。

而另一对龙凤胎,赵文瀚的话,也只是愣了愣,叹息了几句便也罢了。

倒是赵文汐得了消息,再三的询问传话的婆子,有些不肯相信这是真的,但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相信。

至于阿锦的那对便宜父母就不用说了,逸郡王也只是叹息了一回,惋惜了一回,也庆幸了一番,也就过去了。毕竟他儿女不少,阿锦虽是长女,但在他心里着实没有多少的分量。

另一位的郡王妃更是保持了自己自始至终都不喜长女的人设。

得了消息,虽然手里端着的水杯掉落,脸上有不可置信和震惊的神色,唯独没有伤心和难过,甚至因想到梁帝要选宗室女为公主,联姻吐蕃那边,她还低声嘟囔了一句:“果真是讨债的,连死都不会挑时候。”

而好巧不巧的,她说这话的时候,刚好被匆匆而来的赵文汐听了个正着,

然后,

她整个人都直接僵在那里。

脚底有一丝冷意窜出,攀爬到全身,密密麻麻让她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

逸郡王府的大县主意外而亡的消息一经传出来,在京城里也没掀起什么水花来,实在是这位县主,在京城里没什么存在感。

得了消息,心善的也只是叹息两句,更多的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更不用说,

第二□□堂那边正式传来消息,关于吐蕃归属的问题已经谈妥当,皇上有意挑选一位宗室女为公主,与吐蕃那边联姻,以示友好。

得了这消息,京城里不少已经开始没落的王室宗亲,例如安国公府等,立刻闻风而动,开始忙活起来。

这个消息就更没人在意了。

就连逸郡王府也没多少动静,因是未成年夭折,没过及笄礼,就不算长成,按照皇室的规矩,未成年便夭折的孩子是不能葬入皇陵的。而是要另寻一处地方安葬,最后阿锦的衣冠冢,嗯,因为没找到尸骨,毕竟万丈深渊,连下去的路都没有。

葬在了京郊一处山上,这里是皇家专门规划出来的墓地之一,里面埋的都是皇家未长成便夭折的孩子。

而在众人都热热闹闹的讨论,这即将去吐蕃和亲的宗室女花落谁家的时候?

一大一小两辆还颇为体面的骡车,从京郊的一个小村子里慢悠悠往往西南方向驶去。

第296章 穿越女的炮灰姐姐11

番外一,

永安四年,春。

新帝继位也有多时,先前因内乱而带来的朝政不稳, 如今也在新帝的治理之下,渐渐的稳固下来。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 朝堂上的肱骨之臣徐峄却提出了辞官,惊的永安帝拿到手的奏折都因震惊而掉落。

“爱卿, 何故要辞官?”永安帝对这个名义上的表哥还是很看重的,毕竟自己能顺利的登基为帝,承恩侯一家子可以说当属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