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频频传捷报,又拿下三城,安庆帝已经任命了新的城守过去。胡族的俘虏一开始还屡屡想逃走,可在御朝生活一阵子,自然觉得比在胡族东躲西藏的好。
况且,御朝人知道怎么种地,怎么建房,怎么织布,在这里能吃饱穿暖,不受战争困扰,慢慢也就安定下来了。
安庆帝让人传了封密函,顾见山不必回京了。
十一月二十,朝中依旧没有燕王的消息。
秦王数日没睡,脸色极差,一副为弟弟忧心深重的模样。
等回到秦王府,这副面孔就换成了笑意,那种终于熬出头、浑身都痛快、觉得酣畅淋漓恨不得痛饮几杯的笑意。
让手下的人都觉得瘆得慌。
秦王赵耀觉得,此招逼宫高明的多,虽然也有人觉得太过残忍,可他若不出手,最后死的就是他。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赵禛是他父皇属意能继承大统的人,一开始赵耀只是猜测,毕竟他父皇对他做的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后来才是确信。
因为滇南,因为功劳,那种小心谋划,打点出路,最后一步是什么,名正言顺立太子。
他若不出手,恐怕赵禛回来直接就立太子了。知道赵禛失踪之后,父皇眼中的心痛可真令人动容啊,真想给这两人的父子情深拍手叫好。
赵耀并不嫉恨他父皇对赵禛好,他如今已经三十岁了,早过了为父皇偏心吃醋的年纪,他想要的是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
韩文柏一觉得心狠,二是怕事情败露,就劝了两句。
赵耀语气冷硬,“若觉得本王心狠,不必勉强自己,大可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如今赵耀离那个位子几乎只有一步之遥,赵禛要么死要么残,其他人哪里是赵耀的对手。他们想离开,可赵耀连亲弟弟都能杀,日后继位,他们会有好下场?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异口同声道:“臣等为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耀这才满意地笑了笑,“诸位放心,日后少不了诸位的好处。郑先,顾见山如今可还在西北?”
名为郑先的人道:“还在西北。”
赵耀觉得拿不下顾见山也好,只要他日后登基,不愁顾见山不为他所用,一把刀而已,只要赵禛没用过,他便不计较别的。
他甚至觉得父皇做这一切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如今江山稳固,他继位之后可以省却许多事。
少了顾见山,那他动手也方便了许多。
父皇日防夜防,怕下面的皇子手伸到西北去,却不想正好帮了他。
赵耀心情舒畅了许多,“燕王那边大力去寻,就算日后伤重,他还是本王亲弟弟,本王不会薄待他。”
下面人心里微寒,这是寻到了也给打残的意思。
当真是心狠手辣。
到了十一月底,还没有燕王的消息,但无人提议为燕王准备丧事。
安庆帝不发话,谁也不敢断言皇子已死,更无人敢在这个时候提议立太子。
朝中风气好像拧住了,似乎在等着赵禛回来,时间久了,秦王也觉得心烦。
有时想,干脆找一俱身形差不多的假尸,就当赵禛已经死了。
可万一赵禛还活着,假尸做何解释。秦王现在只恨那群劫匪没有立马去悬崖下面看一看,一刀了结了赵禛。
真是做事心不狠,给自己留麻烦。
秦王吩咐道:“派人去附近的村庄转转。”
到了十一月底,依旧没有燕王的消息,却有消息传到民间,说是燕王殿下葬身南岭,尸体被野兽撕咬,连片衣服都不剩。
燕王死了,那只有秦王一个能继位的皇子,其实也不是,下头几个皇子二十出头,还有年幼些的,再等几年,也能顶事,谁也不知下一个皇帝是谁。
这皇家的事,让百姓都瑟瑟发抖,不敢吱声。
这进了腊月,天气愈加寒冷,尤其是涪城。
顾见山煮了点热汤,这块汤块颜色是黄的,煮出来的也是金黄,闻着酸香,应该是酸辣味的,姜棠信里说,往里面放切的薄薄的牛肉最好。
只不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哪儿去找牛肉。
现在连吃饱都费劲,有的吃就不错了。
这个还带点辣味,燕王身上有伤,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能吃只能啃馒头了。
顾见山往里面放了几块土豆,又撕了白菜叶,等煮好之后,连带着两块凉馒头,一起端进了屋。
“殿下,饭好了。”
赵禛灰头土脸地靠在床上,虽然狼狈,可身上还有种难以言说的贵气。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处变不惊。
让人觉得不愧是天潢贵胄。
赵禛命大没死,山崖下面很多枯枝败叶,但他左腿摔断了,落下山崖后他怕人追上来,慢慢挪着走,幸好又飘了雨,虽然冷,至少把痕迹掩埋掉了。
赵禛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算一人落在深山老林里,也想法子活下去。
后来,过了几日,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就遇见了寻来的顾见山。他不知顾见山是怎么找到他的,但想他能在草原深处和胡族斗智斗勇,找他大概不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