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

第51章(2 / 2)

直到人走了,她才头疼的按了按眉心:“回头漏些风声出去吧,她也老大不小了,是到了说亲的时候了。”

人都已经过继到自家了,总不能中途撂开手不理会吧?索性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再帮着择一门过得去的亲事,把人发嫁以后,还能当成亲戚那么走动。

程府的当家太太要做什么事儿,哪儿有不成的道理?

很快,就有人听到了风声,虽说这个并非程家的亲闺女,更不是路谦的表妹,但换个角度来想想,这要是这样那也轮不到其他人。

于是,不久后就有媒人拿着帖子上门了。

程小姐又大哭了一场,下定决心通知了她以前的家人……

**

蔚县发生的事情,路谦全然不知。

他只知道,康熙帝实在是太能折腾了,他都快要过劳死了!

眼下,他还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不过却不是以前那个光杆司令了。就在新人进来后,邵侍读帮他稳了下人心,之后不久就被调走了。

邵侍读出仕已有十好几年了,他的资历是有的,才能也是具备的,最重要的是,他今年才三十多岁,正当是能做事的年纪。因此,离开明史馆后,很快就高升了,还拿到了实权。

路谦羡慕不已,盘算着他到了邵侍读这个年岁,是不是也有如此的成就。

然后他就被委以重任了。

明史馆的事情他都要管,还兼任了南书房行走,隔三差五的就要入宫轮值。另外,明史馆既然是隶属于翰林院的,那么但凡翰林院有个什么情况,都要拽上他。

朱大人估摸着是认为这是好意,殊不知再这么下去,他就要失去他未来的女婿了。

这档口,康熙帝又搞出了一桩大事儿来。

提拔郑氏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攻打台湾。

这本来是跟路谦没有任何关系的,别说康熙帝了,就算再怎么不靠谱的人,都不会将打仗这种事情跟翰林院联系到一块儿的,可谁让路谦有那么个祖宗呢?

祖宗非常不高兴,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高兴。

路谦帮他分析了一把。

首先,攻台一事是肯定没错的,大好的江山怎么能四分五裂呢?然后,就是郑氏降将施琅了,祖宗一直不喜欢叛徒,在他看来,但凡是帮衬清廷的,那都是坏胚子。最后,关键点就是“郑氏”了。

于是,事情就很明白了。

前明的官员背叛了大明朝廷,夺走了原本属于大明的土地。眼下,清廷要出兵攻打了……

啧啧,想想都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幸灾乐祸了没几天,路谦就遭报应了。

在南书房轮值的时候,他听康熙帝说,打算重修《太.祖实录》。

路谦:……你还不如继续打仗呢!

如果是做别的事情,跟翰林院是没什么关系,但修书就不同了,假如是修史书,那意义就更不同了。偏巧,太.祖那个时期,还跟明朝的历史是重叠的,那明史馆参与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就很苦。

果然人不能太幸灾乐祸了。

重修《太.祖实录》一事,并不是立刻公布的,在这之前,还要先抽调出人手来组成专门的修撰小组。再安排好具体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没一两个月时间是做不完的。

就在翰林院上下为这事儿忙活的时候,程府的贺礼加节礼,终于赶到了。

凑巧,这天是休沐日,路谦一个人待在家里,程大少爷则仍在九江书院那边。至于秦举人,则早在五月初就离开了京城,临走前还跟路谦约好,有什么最新消息要写信告诉他。

路谦写信了吗?做梦吧!

但他让程大少爷帮忙写了,通知秦举人,自己得了康熙帝的赐婚。至于秦举人那头是怎么想的,至今尚未有回信过来。路谦很不高兴,觉得对方故意针对他,让他写信结果自己不回信?

且不提秦举人那头的事情,单说南北商行这一次为了能够完美的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根本就不是像以前那样等着路家的小厮过来拿东西,而是由三掌柜亲自将十几大车的东西直接送去了路宅。

听铁蛋说南北商行送东西上门时,路谦还没什么太大的感觉,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程府每年都会送中秋节礼的,至于具体的时间不好说,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一路上会出现什么耽搁时间的意外。

结果,他一出门……

好家伙,他直接就好家伙!

这一溜儿的十几辆装得满满当当的大车啊,直接就把路宅门口的路都给堵住了。

路谦目瞪口呆:“程府这是打算举家乔迁到京城?”

第45章 买房舍。

不怪路谦这般震惊, 实在是他以前收到的礼物,甭管厚重与否,在数量上都不能跟这次相提并论。

这次的情况, 真的特别像举家搬迁,甚至比这个还要夸张。起码路谦上一次搬家的时候, 也没那么大的阵势。

南北商行的三掌柜跟路谦算是老相识了, 其实最初他甚至不是掌柜的, 而只是商行里的一个小管事。这几年, 路谦在努力往上爬,他也是如此,慢慢的就开始接手一些商行的内部事务, 也认识了这个出身贫寒的书生。

三掌柜之所以能顺利的往上爬,靠的还真不是他经商的能耐,而是一张巧嘴能说会道左右逢源。瞧, 这次也是如此, 本来像帮着送东西一事,根本就不需要由他这个三掌柜出面的, 他硬是主动自发的赶来,冲着路谦, 那是一脸的笑容。

“还不曾当面恭喜路大人,小的在这里给路大人贺喜了,祝大人娶得贤妻,儿孙满堂。”

路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