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章(第1 / 2页)

虽然他和大哥家是分开收的粮食,但是分家时,就已经说好了,这次收上来的粮食,他们和大哥家要按照人口分。

林满堂点头,“回头我问问咱们村谁家卖粮,到时候咱们买一些。”

“多买些稻谷,我不习惯天天吃面食。”

林满堂自是答应。只是这么一算下来,之前挣的钱竟是没多少了。

他重重叹了口气,“看来咱们还是得再想个法子挣钱。”

打了一圈,累得满头大汗的林晓跑过来,喜滋滋道,“爹,娘,我想到一个挣钱法子了。”

李秀琴和林满堂闻言齐齐看过来,“什么法子?”

“水泥啊?”林晓眼睛亮得惊人,“上学时,我们老师教过的。”

听到这话,林满堂和李秀琴两口子下意识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周围没什么人,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李秀琴小声提醒女儿,“傻孩子,这水泥方子可是金贵东西,现在可不能用它来挣钱。”

林晓眨了下眼睛,挠头不解,“为什么?”

李秀琴叹气,别看她闺女是个小学霸,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捶打,根本不知道人心险恶。

当然也不能怪她女儿。她女儿前十八年,一直都待在学校念书,学校就是个象牙塔,大多数的孩子都单纯着呢。

可现在穿到古代,不教不行了,她掰开了揉碎了跟她讲,“这方子太金贵了。咱们要是拿出去卖,的确会有人买。甚至能卖到上万两。但是这么多钱,以咱们现在的家庭能护得住吗?”

林晓多聪明的孩子啊,一听就懂了,“这好像小儿抱着金元宝走在大街上是一个道理。”

李秀琴压低声音道,“等将来,要是有机会,你把这方子献上去,说不定皇上还能封你个县主当当。那不比卖出去值钱啊?”

林满堂忙不迭点头,“对对,听你娘的,以后莫再提这件事儿。”

林晓点头记下。

林满堂担心两人再着急上火,“你们也别急,我一定能想到法子的。”

李秀琴笑眯眯道,“好,那我们可指着你了。”

林满堂自信满满地‘嗯’了一声。

打完豆子,林满堂特地去村里问,谁家高梁打出来了。

这时候家家都吃的高梁,区别只在于磨不磨壳。

关屠夫得知他要买高梁,卖了他五百来斤。

林满堂这房子要盖一个月,每天有二十个壮劳力忙活,一天三顿,每人每天吃一斤半的粮食,也得要两千七百斤。

刚下来的高梁价格比较便宜,一文钱一斤,光粮食就得要两吊七百文钱,这还不包括菜呢。

能省点儿是点儿。更何况其他家盖房,伙食还不如他家呢。

那些人可不会像他这样,把高梁皮都给磨掉。至于磨下来的高梁皮,林满堂打算明年开春养几只鸡,这样女儿每天都有鸡蛋吃。

三日后,打井队来了,林满堂带着几人去宅基地。

这边的庄稼早就收完了,可因为这块地卖了,所以那家人也没怎么收拾。

打井人在宅基地观察一圈,找了一个打井口,用油布围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偷学了去。

林满堂倒也识趣,给他们领了道儿就出来了。

回家前,林满堂还特地去关屠夫家割了三斤猪肉,两斤排骨,在村里有户人家买了只母鸡。

李秀琴想说,家里还守着孝呢,买这些作甚。

林满堂却道,“咱们多做些好吃的给他们。他们干活也能更尽心,咱这井可是要用一辈子的。”

李秀琴被他这话逗笑了,“还一辈子,何着你还想让我一辈子跟你窝在这个小村子里啊。你有没有点出息?”

林满堂挑了挑眉,“我倒是想带你进城,但是城里日子不见得比乡下好过。那城里样样都要花钱。”

李秀琴一想也是。城里除了买菜方便些,跟乡下也没什么区别。

一样没有空调,没有洗衣机,没有电视。她进城有何意义?

李秀琴做了几样实惠菜,如小鸡炖蘑菇,香菇青菜,回锅肉,红烧排骨,醋溜白菜,葱爆黑木耳,红烧豆腐再加上绿豆汤。三荤三素配一汤,也算很尽心了。

这古代男女不同席,林满堂和打井队一块喝酒吃饭,李秀琴和闺女在门口支了两条凳子,边吃饭边乘凉。

大吉大利,大丫二丫闻着满院子的饭菜香,再低头看看自己碗里的糊糊和黑咸菜,直流哈喇子。

李秀琴见他们可怜,便每人给夹了一些菜。不过因为他们都在守孝,只有素菜,没有荤菜。

即便如此四个孩子也吃得眉开眼笑。

大哥家的粮食已经收完了,剩下的事情只能大人干,小孩子们就都解放了。

四个孩子便商量着要去山上寻好东西,大丫问林晓,“晓晓,明天我们要去山上摘野果,你去不去啊?”

林晓眼睛放光,“上山摘野果?”

作为种花家的接班人,哪怕林晓从来没种过地,也不妨碍她喜欢摘东西时的满足感。前世她爹娘每年都带她到农家乐体验生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