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神叨叨

第16节(2 / 2)

“二柱,三柱,你们俩尽快将小麦全都脱了粒,然后将咱家后院拾掇一下,最近日子天气不错,趁早把小麦全都晒干,早锁进屋子里早安心。”

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卫四柱眼皮狂跳,全身上下都被不祥的预感所包围。

卫老太没有让卫四柱失望,她笑眯眯地掀起眼皮子来,吩咐书,“四柱啊,这麦子收了之后,就该种下一茬的粮食了,你多受点累,背着粮种上山去,妈让你二嫂、你三嫂还有你媳妇去帮你。”

生怕卫四柱没有听懂她的意思,卫老太还补充了一句,“你带着咱们家的娘子军上山,粮种比较沉,就得你自己来背了,可别让你两个嫂嫂或者是你媳妇来背,不然说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好听。”

卫四柱听了卫老太的叮嘱,心中没有丁点儿感动。他也想留在家里给小麦脱粒啊,虽然给小麦脱粒也不是什么轻省的活儿,但同上山下沟的种地比起来,给小麦脱粒简直就是享受。

“妈,你能不能不要次次都照顾我?我也想和二哥三哥在家里给小麦脱粒啊,我们三个人一起做完家里的活儿,然后再一起去种地,您看成不?咱都是一家人,不管做什么都得齐齐整整的。”卫四柱越说越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自己都差点信了。

然而卫老太并不信他的鬼话,并且还回应了他一个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微笑。

卫老太‘语重心长’地说,“四柱,妈也不想次次都照顾你啊,但你们四个兄弟中,你大哥、二哥、三哥都不用妈怎么操心,唯独你,总是让妈不放心,所以妈就想着在自己合眼之前多操练操练你,这样妈就算到下面去见你爸了,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对你爸也有一个交待。”

卫四柱一头雾水,“妈,我哪儿比我三个哥哥差了?或许和我大哥有差距,我没我大哥那么能耐,但和我二哥、三哥比,我觉得哪儿都没差啊!”

“你二哥三哥家里都有俩半大小子了,照样能让孩子吃饱,你有这么能耐吗?”卫老太一脸冷笑。

卫四柱此刻总算懂了,当初那个坎,他并没有顺利渡过去。

……

接下来的日子里,卫家合家老小都忙得团团转,晒干的粮食收入仓中,空闲下来的地里面种上别的粮食,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那贫苦但充满盼头的生活是整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不仅卫家的生活充满盼头,头道沟爱国生产大队里还有七八户人家也都觉得日子挺有盼头,因为他们家开出来的荒地全都产出粮食来了,而且贼多,简直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

这年头物资匮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开荒种地的习惯,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种出粮食来。

有一句话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吃一堑,长一智”,许多人家都因为五九年辛辛苦苦开了好几个月的荒,结果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啥都没有种出来而灰了心,故而六零年开荒的人家并不多,像卫老太这样‘战略性开荒’的人乃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信老天爷真会不给老百姓一条活路而强鼓着勇气去开荒。

平坦的土地大多数都被生产大队集体征用了,老百姓们想要开荒,只能往深山老林中去,就如同卫家一样,在山林中不断地搜寻土壤肥沃、光照较好的土地,但最后只有一小撮人选择了卫家开过荒的山头,原因无他,只因为卫老太的存在。

卫老太那雁过拔毛的性格早已从头道沟闻名到了末道沟,哪有人不知道卫老太那抠抠索索的性子?

不少人都觉得,卫家开荒所在的那个山头上的风水宝地全都被卫老太所占了,哪里还会有能长出庄家来的土地?鲜少有人愿意同卫家在一个山头上开荒,仅有少数人家懒得往深山老林里钻,这才在紧挨着卫老太所选的那块风水宝地上开了荒。

赶在生产大队通知的收麦时间的前两天,整个爱国生产大队里的所有老百姓,不管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都将自家种在荒地上的粮食收回去了,看着那迥然不同的收成,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同卫老太选在一个山头种粮食的人们都高兴坏了,那黄澄澄的麦子看着就喜人,而那些避开卫老太而重新选择山头开荒的人,则是□□蛋的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小麦粒又干又瘪,脱去壳后,仿佛刮阵风就能把收割起来的粮食全都吹走一般,干看着数量不少,但实际上磨成面粉之后,连别人家的三成都比不上。

但起码有三成粮食啊,撑上三两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心中羡慕卫老太家种地那个山头上的小麦产量好,但好歹自家也有,心里酸归酸,但日子好歹能过下去。

有不少人因为去年闹灾荒而影响了‘信心’,认为开荒就是无用功,今年连个锄头都懒得往田地里伸,一心等着国家发救济粮……这些人没看到卫老太家收了多少粮食,但他们见到与卫老太同在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的人家收了多少,差点酸成醋精。

同在一个生产大队,谁不了解谁?那些人根据卫老太不声不响就悄悄摸摸将粮食收回家的事情,便猜到了卫家一定是大丰收,心里越发酸了。

有人心里发酸,但好歹能够克制得住自己,有些人就克制不住,而且这些克制不住的人还分了两撮。

一撮人连夜背着开荒的工具上了卫老太选中的那个山头,挥舞着锄头就是一通猛凿乱刨,他们想的挺美,没有赶上小麦这茬粮食,但后面还能种别的粮食啊,多种一点,日子肯定能过下去。

还有一撮人属于自己过不好,就不想看别人过好的恶棍性子,他们眼红卫家收的粮食多,又没胆子去找卫老太撕逼要粮,只能找上了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强烈要求将卫家开荒的那个山头作为公用土地,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点田。

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听完这些人的建议之后,心中直想呵呵这些人一脸。

且先不说卫老太是他远方亲戚,单说把一个山头分给各家各户这件事,那就绝对不可能。山头是公家的地方,老百姓可以去开荒,但这都是背地里干的,上面处理这件事时,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不能不给老百姓活路,可若是有人要求将山头分给各家各户,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很想问那些人一句,“其它山头要么?咱村子紧挨着深山老林,你如果想要开荒,能开垦的地方太多了,想怎么开怎么开,只要不乱砍乱伐树木,生产队都不会管。”

那些得了红眼病的人听懂了生产大队队长的意思,当下就叫骂起来,“卫老太是你亲戚,你就帮着她,让你这样的人当生产大队长,整个队里的人都跟着倒了血霉!”

生产大队队长冷笑连连,懒得再同这些人多费口舌,直接拿着计分本离开,心中暗暗将刚刚说话的那些人以及那些人的家属全都重点标注了一下,等回头安排地头工作的时候,被他惦记上的那些人,全都无一例外分到了工作最苦,工分性价比最低的地方。

整个爱国生产大队都在盛传卫家大丰收的事情,那些得了红眼病的人越听越觉得心里不平衡,白天在乡间地头劳作时,被生产大队队长安排的活儿累个半死,晚上回去吃饭时,看着自家锅里稀稀拉拉的几粒米,剩下的半条命也差点个气没了……越想越觉得不平衡,这些人便想出一个馊主意来——告状去!

往生产大队队长这儿告状是行不通了,那他们就只能往公社告,公社如果还告不下来,那他们就往县里告,总会有一个可以说理的地方。

但这些人有一点忽略了,那就是在这个年代里,想要出门是需要介绍信的,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但介绍信得找谁开?生产大队的队长!

问题是……生产大队的队长会给开介绍信吗?

当生产大队的队长听说这些人要出去告状的时候,想都没想,直接给这些人安排了一大堆的活儿干,他想得很简单,这些人完全就是闲的,等忙起来之后,就绝对没有时间作妖了。

可人是一个奇怪的复杂生命体,越是得不到的,越迫切地想要得到。

生产大队的队长不让这些人出去告状,这些人心里憋了火,咬牙撑到了公社领导到各个生产队慰问的时候,噗通一下就跪倒在马路中央,请公社领导给他们做主。

这年头都讲究人人平等,公社领导哪里敢让别人跪他啊,连忙把人扶起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问,“这位老人家,你想让我们做什么主?你放心,现在是新社会了,只要有不平、不公的事情,我们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那老人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自己最近的遭遇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听得公社领导一愣一愣的。

听完那得了红眼病的老人家的控诉,公社领导问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孙栋梁同志,这位老人家说的话都是真的?现在各处都在闹饥荒、闹减产,上面的领导鼓励老百姓积极开荒,正是想要凝聚老百姓的力量,众志成城,集体渡过这次难关,你们生产大队真的做到了?有老百姓靠着开荒丰收了?”

爱国生产大队队长孙栋梁被赶鸭子上架,心里将那些告状的老人家恨了个底朝天,脸上还得客客气气地回应公社领导:“这件事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听说不少人家都丰收了,起码这一年的口粮不是问题。”

公社领导满脸惊喜,“孙栋梁同志,那还得麻烦你领我去这位老人家口中的卫家走上一趟,我们去考察考察,卫家人究竟是怎么做农活儿的,是不是有什么经验心得?若是有的话,还得请卫家人传授传授,大家都学习交流交流,为了建设新社会而奉献自己!”

孙栋梁心里其实也挺想知道卫家究竟是怎么搞的,于是便将公社领导带去了卫家。

卫老太忙着给卫添喜蒸鸡蛋吃,在灶房里忙活,没空接见公社领导,卫二柱便得了这个露脸的机会。同时,卫老太还有些不放心卫二柱,生怕卫二柱说漏嘴,她便在灶房里支着耳朵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