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陆路不行,吾等可以开一条水路,自湘江直接将粮草送入粤水,如此不知能省去多少人力,如此也不必让将士们餐餐食稻饭鱼羹,岂不是一举两得?”看嬴政归来,双目闪烁着光芒的李斯赶紧将位置让开,不待其他人开口便赶紧说道。
然而,早已经勘察过南方水系的王翦老将军想的却并没有这么简单,“王上,湘江与粤水各走各的,完全没有任何交集,想要让运粮的船只从湘江直接进入粤水谈何容易?”
没有直接评判二人的话,嬴政仔细看了一下铺在桌上的舆图,好一会儿才抬头缓缓说道,“连接湘江和粤水,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有话说:
这会儿开的是灵渠!
感觉始皇大大那个时期秦国建造的这些工程都是功在千秋,而且有资料显示,从汉朝到清末所有的大型工程加起来也没有始皇大大在位时几十年建的多,而且人家大部分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毁了,郑国渠都江堰灵渠这些几千年了一直到现在还有用处,当时他说干什么二话不说底下人就能执行,政哥哥对天下的掌控能力也是无敌了,如果他不是四十六岁就去世了多好(来自始皇吹的瞎bb)
第112章
绕山开渠,循岩而上,建瓴而下,秦国之水工,除却郑国之外不知几何,旁人办不到的事情,在他秦国却未必不可行。
要在湘江粤水之间开山造渠,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定原楚国之民,比之中原那些城池,平定楚国更费心力,好在李斯是楚人,对楚国非常熟悉,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不知如何下手。
计策一定,军营很快就运作了起来,水工壮丁皆从秦国派往湘江,郑国渠建成后一直不曾停下脚步的郑国也放下手中事情,带了一众弟子跋山涉水开始勘察水路。
水渠建成之前,大军暂时不准备进攻岭南,几方商议之下决定大军退回咸阳,只留蒙武带二十万大军驻守寿春。
离开大营之前,李斯特意告了几天假去兰陵见了授业恩师。
“最为老师”、“三为祭酒”,荀卿虽为儒家学者,却教出了李斯韩非两位集法家之大成者,即便后来几人理念有所不同,教导之情却是抹不去的。
在秦国对六国用兵之前,荀子曾经入过秦国,“秦四世有盛,数也,非幸也”,到底是儒家认识,荀夫子对秦王的治国之法虽有赞同,但是更多的还是不以为然。
过于重视刑法吏治而轻视仁德士君子,“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荀子对各家之学皆有批判,唯独推崇孔子,明王道,述礼乐,对儒家经典的研究超乎常人。
李斯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既然他现在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去老师所在之地拜访一番着实说不过去。
名满天下的荀子为楚国兰陵令,听到了这个消息,嬴政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他大秦武将足以傲视天下,但是在儒学礼法之上却还有不足。
齐国有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大秦想一统天下,那些读书人的看法不得不考虑,若是荀卿入秦,那事情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