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混社会

第183节(1 / 2)

认老理儿,不肯跟年轻人一样,偷这个懒。

早上夏冬梅也起来的早,五点钟就起来了,先去看炉子,还有火呢,再加上炭,一会儿就煮饺子,然后又去把瓜子花生糖果都摆好了。

忙活玩了,看水开了,宋为民放下扫把去下饺子,“你去喊妈起来吃饭了。”

结果夏冬梅捂着嘴就出来了,老太太没了。

年根子底下死人多,尤其是老人,到了年纪的就怕年根子底下,过得去就是一年,过不去就是阎王来收命。

没想到,到底是没熬过去,人都凉了,只怕是睡下来没一会,人就走了。

这年初一的,人都是来拜年的,这事情到底是不吉利,宋为民赶紧的在门上贴了白纸,人家一看就明白了,不进来了。

又去打电话通知孩子们。

宋清如来的早,太红旗也没想到这样,只担忧的看着宋清如,“到底是到了年纪的人了,四世同堂,走的时候也没受罪,也没什么难。”

他就怕宋清如崩,老太太别的孩子不管,打小就是偏疼宋清如的,感情最是深刻了。

九十多岁的人了,高寿,宋清如也明白,高寿的人走了,家里人是不能多哭的,对老人来说,算是好事情了。

握着太红旗的手,“我没事,我明白的。”

只是到底是以后见不到了,再也没有这个人了,也明白这样的年纪,早一天晚一天早晚的事情了。

大家也知道她在旗,一些旗人也来了,旗人少,大家祖上三代大抵是有些亲戚关系的,都来了。

家里人都忙,想着风风光光的办一场。

在旗的都脾气大,讲规矩多,老理儿也多,但是对着宋为民没什么说的,人家这是女婿养老,没的说。

先搭起来棚子,不然人多坐不开,好几个棚子呢,又请了唱京韵大鼓的,还有和尚念经,还有几个喇嘛也来了,各自念着各自的经。

宋清如去纸扎铺子里面,让人赶紧的订货,“衣服鞋子不说,出行的宝马香车,还有伺候的丫鬟。再有金山银山,一全套儿的不拘多少钱,我们只捡好的来。”

“得嘞,您放心吧,有什么您吩咐,包您满意。”

纸钱什么的也要挑,元宝金银都要人手工折出来的,这个是家里人弄,有新意在,阴间的鬼也收的到。

宋清如晚上也折纸,老虎年纪小,不让碰这个,太红旗也不能碰,阴气重,只女的能碰。

宋清婉就一直在这边住了,“你说说,姥姥多等等啊,年后开春就交房了,搬到楼房里面去住,多好啊。”

不能提这个,一提起来,宋清如眼睛老是湿漉漉的,跟自己说不能哭了,喜丧,但是还是伤心。

“姥姥也不爱搬家,在这里住惯了,门口晒太阳的老太太都不愿意搬家,说是以后都不知道靠着哪个墙根晒太阳了。”

又是一阵沉默,难免让人想起来,当初母亲没有的时候,要是冬天,也是下雪的时候。

晚上守在那里,喇嘛是要念经的,还要烧纸,发丧的时候到了,一群人去送。

又过了一个月,宋清如就没有缓过来这个尽头,晚上的时候睡不着,有时候半夜里起来了,就睡不着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眼角就总是湿润的,太红旗不是个粗心的人,能注意的到。

早上的时候起床,就邀请宋清如,“我们晚上的时候有晚会,你一起去吧,我们自己去,不带着孩子。”

宋清如不大想动弹,在床上躺着的时候,能躺一天,很安静。但是她努力的调整,自我改善。

欣然答应,“晚上你们吃什么啊?我想吃海鲜了,各种各样的。”

“这倒是没有,不过啊,你早点来,我带着你出去吃,吃完了我们再来看。”

到了下午的时候,宋清如趁着孩子还没放学,就打算出门了。

“爷爷,饭菜都好了,您晚上带着孩子吃,我出门了。”

“去吧,不用那么早回来。”

江长源到底是身体好,看着吃饭还是可以的,难得见宋清如起来做饭,好容易精神些,他就想着人多出去散散,在家里就跟煮好了的面条一样,时间越长,越不是样子。

宋清如因为晚上要见人,所以难免就打扮的庄重一点,想着得让人夸个好才行呢。

太红旗带着去吃海鲜,其实这冬天吃这些,就是难为人,大概觉得是只要是水里的都是海鲜,鲤鱼虾米的也都算上了。

“你尝尝,这个倒是正儿八经的海鲜了。”

说的是干海参跟鲍鱼,太红旗算是下血本了,吃一顿好的,专门点了两只海参呢。

宋清如还真的是喜欢吃这些,海参吃起来很有弹性,鲍鱼也是,有时候想吃鲍鱼了,就去吃蘑菇,口感有点相似。

还有蛤蜊加上带鱼一条,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也不知道是吃到想吃的了,还是心情好胃口好,宋清如吃的是不少。

吃海鲜最好旁边有人照顾一下,太红旗吃了一会儿,1见她吃得好,索性就不吃了,等着待会吃个馒头就行。

“怎么样?好吃吧。”

“真不错,味道真好。”

太红旗这就高兴了,能吃就行,几个盘子的东西,宋清如一会儿就吃了,都是带壳带刺的,吃海鲜总觉得吃不饱一样。

“再来点儿?”

太红旗有点犹豫,试探着问了一句,按理说是差不多吃饱了。

宋清如看了看觉得自己吃的多,“全是我吃的了,你就吃一点,我不能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