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56节(2 / 2)

他提醒周诚志不但不能大意, 反而要更加小心谨慎, 当然也不能不利用这么好的政策, 只是需要换个包装而已。

这时候莫茹也拥有了一台真正的收音机。

傅臻早就托过她大哥,这一次去省城开会,恰好得了几张工业券, 就去百货大楼买了一台。后来他托人捎给傅臻,傅臻又趁着周末休息的时候找莫茹玩儿给她带过来。

这是一台南京产的熊猫牌601-1电子管收音机,一共花了112块钱,这时候可以说相当贵的。

有□□在, 她也不怕傅臻帮她垫钱,一分不少的全给傅臻, 到时候让她捎给傅大哥。人家在城里住, 钱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花, 自然没有多余的。

虽然过几年收音机价格会越来越便宜, 四十来块钱就能买到,可早买早用,莫茹觉得很划算。

毕竟背靠老天爷,她现在不缺钱呢。

买了收音机回来,她还想和张翠花换,让老太太听这新的。张翠花也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觉得红鲤子修的这个也挺好,反正她只要听个响儿就行,至于听啥并不是很重要,不求有多高档。

“新买的你自己听吧,你和小五多听听有好处。”

她还怕村里人都挤去莫茹家听收音烦着大仙,特意跟周诚志说把这矿石收音机搁在队里,让大家晚上下工后,都能听上一回解解馋。

晚上下工以后,赶紧吃饭去场里集合,差不多可以听新闻联播,

听完新闻联播,之后还能听歌、听戏之类的,然后九点钟就可以回去睡觉。

这日子,似乎更有意思了呢。

等9月里开八届十中全会的时候,莫茹和周明愈听广播跟张翠花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张翠花多半听热闹,要说解读政策她还做不到的。

这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三个批判,那就是对“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的批判。

他们琢磨着这是对七千人会议一些说法的反驳,这也意味着来年不会轻松,开始上紧箍咒。

黑暗风批判的是强调眼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过分强调落后贫穷,没有看到光明。

单干风批评的就是责任田、包干包产到户。

翻案风批评的就是对右的一些平反和重新安排工作。

而这时候先锋大队的包干正做得风生水起呢,只不过有周明愈帮着参谋,并没有那么明显,名头没有用前阵子提倡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而是用了“集体劳动、小队负责”。

按照社员们的特长来进行劳动分工,为了刺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效率,按家庭分工等等,说白了就是包干。

事实证明,小集体干活,比起一整个队一起干活儿,效率要快得多。

自家人一个家长盯着成员,就不敢偷懒,毕竟干多就多得工分啊,就和自己家是一样的。

这比以前全归周诚志管着更出效率。

现在周诚志觉得更轻松了,不用看着有些人干活磨叽让人生气,只管检查一下他们干的好不好,够不够定下的工分就行。

就这么着进入了三秋大忙。

秋收的时候各家已经又多一些自留地,周明愈家还是之前的一亩。

这样就有个问题,秋收是先收集体的还是先收自己家的

有个别自私的就会想先收自己的,刚说出来就被周诚志给骂了,“先收你家那一点,你就够吃的了?不用分队里的粮食?要这样都收自己的去吧。”

最后他们还是一起收的粮食,分队、分片,大田里的自留地也集体收,收完以后各家自己加班挑回家去就行。

收秋粮、分粮食、交公粮、耕地、秋种,等忙活完差不多又是初冬时分。

…………

这日周明愈和莫茹商量,“咱们去一趟劳改农场吧。”

他说的劳改农场就是本省最大的五一农场,在黄河边上,所以大家也叫黄河农场。几次运动中认为有望被改造的地富反坏右,罪名大的被送去劳改农场,还有一些留在村里就近劳动改造。

莫茹的大爷莫树仁和大堂兄莫应琦当年就是被抓到那里去劳改的。

以前都没音信的,去年开始两人就找人打听一下,没想到傅臻二哥的一个老同学居然调过去做大队长,帮忙打听一下,莫树仁父子依然在农场。

只要没被枪毙就还有希望。

这也是两人之前就计划的,只是那时候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提上日程。

现在人脉、时机也成熟,最好去看看。

莫茹觉得还是和张翠花透个信,坦白说想去农场看看情况,哪怕让大伯过得稍微舒服一点也好的。

张翠花倒是没意见,既不害怕也不阻拦,只是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自己个儿最要紧。”

两人就答应了。

张翠花就道:“你们想干啥就只管去吧,也不用挂着家里,我去北屋住着,帮你们看着孩子。”

莫茹感激得很,“谢谢娘。”

张翠花:“自己家人还谢来谢去的,咱们可不兴城里那一套。”

两人要出门自然得先给儿女沟通好,他们家现在有事都是要商量的,绝对不能爸妈自己决定了。

吃过晚饭回到北屋,莫茹跟七七和小八讲她和爸爸要出一趟门,过几天回来,让他们在家好好跟着嫲嫲。

周七七和小八不乐意,两人都表示要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