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429节(2 / 2)

麦收之后,为了犒劳社员们,团部下令:放三天电影!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完结哈。么么哒。

☆、第278章 结局

每次放电影, 为了把先锋团下面的村都照顾到,周明愈设立了三个点,每个放映点周围几里地的人都可以来看电影。

一般都是晚饭后七点开始放, 一次放两个片子, 最晚十点结束。

刚经历过繁忙劳累的麦收, 接下来是略微轻松的夏管阶段,社员们晚上也有心思看电影, 觉得特别解乏。

有些人甚至盼着秋收赶紧来, 秋收完了还会放电影,一般冬天农闲的时候是放最多的, 六七里以外的人都会跑过来看。

这时候也没有太多新片子,基本都是革命电影,有时候找不到新片子,就只能放一部新的再放一部老片子。

哪怕是看过两三遍的,社员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不识字地能跟着电影说台词。

……

这时候也到了工农兵学员们入学的日子。

原本入学报名是从前两年就开始的,只是各地的地方政策不一, 有的地方报名,有地方根本没通知,有些地方已经临近入学日子才开始, 又是一片乱哄哄。

先锋团是今年春天接到通知的,那时候团部也举荐了几个成分和成绩都不错的知青上去,不过在公社的时候就被相玉亭卡住,明确规定要工农兵学员, 知青可以有,但是一个团部一次举荐不能超过两人,录取一个。

当时相玉亭还说不用着急,可以这一次麦收的时候看看他们的表现嘛,反正入学时间也不是死的,现在去和冬天去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现在麦收忙完,各团和大队就忙着工农兵学员推荐入学的事情。

虽然规定是自愿报名,可其实第一步是群众举荐,也就是生产队或者大队推荐,只有被推荐才能拿到报名单,然后被送到公社去。

这种操作方式导致在大部分地方,举荐入大学沦为干部的手段。自己家有孩子的,自然是举荐自己家的,自己家没适龄孩子的,那就让想去的人互相竞争咯。

托关系、送礼,这都是不可少的步骤。

所以很多知青都纷纷回城,要求家里人支援粮票布票以及钱物,拿回来再暗中收买大队干部,争取能去上大学。

原本是要求有初中以及以上水平,但是在有些人的操作下,年纪差不多的,上了几天学不是睁眼瞎的也去读大学。

比如有些大队书记的儿子、闺女、侄子、外甥的,纷纷踏进大学校门,成为工农兵学员。期间自然也闹出不少笑话,直到毕业有人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知识,一大部分人毕业后也就相当于高中未满的水平。甚至很多大学老师、教授,要教着他们怎么记笔记,怎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也真够为难老教授们的。

在先锋团,知青们一开始以为和别人一样,很多人都来跑周明愈的门路。周明愈直接说自己只有盖章的权力,没有推荐的权力。

推荐的权力在各队的先进骨干手里,以一百个社员有二十个先进的比例,然后骨干推荐人数过百分之六十,这样就可以被举荐到团部。

再由团部审核筛选,择优报名,最后送到团部由周明愈盖章。

他不独揽大权,各连队的连长们自然也不好意思,都是按照规定往上推荐,如果有作弊的或者故意打压的,团部也会派人核实,一旦证据确凿全都要受到处分。

至于第一次没有报名的,来年可以优先考虑。

毕竟每年招生的人数都是有限的,直接从省教育部分到各地区,然后分到各县,各公社、团部或者大队。先锋大队因为一直都是优秀大队,如今先锋团也是优秀团,所以人数比其他普通的地方要多一倍。

一开始知青们觉得自己学习肯定比农民、工人要好,如果有十个名额,他们应该八个,工农一方一个。可他们想岔了,第一批十个名额,知青只允许有一个,至少先锋团接到的命令是这样的。

但是周明愈给知青争取到两个名额。

最后通过社员们选举推荐,先锋团林绍禹、周钦平(泥蛋儿),周菊芳(菊花儿),周钦丙等12人成为首批工农兵学员。

他们填报的学校和志愿也都是上头分配下来的,全是省内的农业、电力、机械等方面的学院。这也是恢复办大学的思路,恢复理工科以及农业、卫生方面的大学,文科文艺不在此列。

原本上头规定6月27日工农兵学员入学,但是各地行动力参差不齐,且那时候正是忙麦收的时候,所以大部分农村学员入学都要推迟个把月。7月15日,团部送他们上了手扶拖拉机,拉着去高进县火车站坐火车,各去不同的学校报到入学。

送走那批学生以后,周明愈和莫茹又能轻松一下。

虽然有些知青意见很大,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们出去打听一下,有些知青通过关系拿到了大队的举荐,可惜上报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不合格,不是在公社被卡住就是在县里被卡住,还有已经去了学校又被学校审核给开除回来的。

先锋团这样,举荐一个就成功一个,还是头一份的,也不能不说是周明愈把握得很,没有把那些似是而非的送上去。

这日莫茹骑自行车去远处的棉花田转悠一圈,把虫子收一遍,如今她收害虫的范围包括了全先锋团,一般都是骑着自行车去转悠一下,半个月轮一次就没什么问题。

回来就去种子站看看。

估计她是史上最闲的种子站站长了,吸纳知青以及一些公社连中毕业生来上班,各项工作都是专人专管,她还真是没什么事情。

她主要是来看周七七和小八姐弟俩的,他们在种子站的实验室捣鼓手摇发电机,说是要给大舅和小舅舅发电报。

“我说你俩天天翘课,是不是不太好。”莫茹站在门口,屋里也没个下脚的地方,她放弃要进去的念头。

周七七笑道:“妈,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上学学啥啊?”

语文课就是家史诉苦,要么就是学语录,数学课就是算工分,生化课就是积肥,英语课每堂课都在学二十六个字母,物理课就是干活!

反正毕业以后就是回生产队种地,去学校浪费时间,她现在也不想去,她还要给广播台写故事呢。

小八更不用说,他跟着爸妈、小舅以及原本研究所的黄院长等人学的知识,跟学制改革以前的高中生差不多。

现在的连中都不如他呢,所以,让他去学校?

no!

他还是自己在家里自学吧。

反正黄院长和小舅舅等人也给他们寄大学的相关课本,他们能学的东西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