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第178节(1 / 2)

太孙还未登位,京中已有两位成年皇子,再添一个有兵有地有粮的晋王,岂不是进京城来分权的,朝中能有辅国公,却不能有晋王,承吉还未登位,秦昭到底让人忌惮。

卫家手上能牵止魏家最大的一张牌已经用了出去,魏人杰早已经跟着贩皮货的商队入了京,此时应当藏身在魏家,魏宽有恃无恐才敢这样说话,除非晋地兵变,扣押魏人骄为质。

林先生不是做不到,可当真如此,便是谋反。惟今之计就是等到崔尚书回朝,先说动他,再由他去说动文臣,纵不回京城也要寻机会回到晋地去。

卫敬容在前殿受了两方施压,彼此僵持不下,回来时眉头紧蹙,回到殿中还得撑起笑颜来,抚着卫善的背:“善儿不可再多思多虑了,此事咱们等崔尚书回京再论。”

眼见卫善一日更比一日瘦,怕她等不到秦昭回来自个身子先垮了,接过药碗来,吩咐结香调些木樨香露,给卫善疏肝理气性脾开胃:“再让小厨房里调些素馅,裹了细料饳馉来。”

甘露殿已经许久不用司膳房送膳,只说皇后诚心礼佛,样样饮食都要干净清洁,不经食荤人之手,让光禄寺送干净的米面果蔬来,单开了小厨房自己做菜吃。

卫善知道姑姑这是好意,可又如何能不忧,文武两派大臣,看着是彼此互不相让,可在拥护承吉这一项上,却又出奇的一致。

原来正元帝活着,文臣不满意承吉为太孙,时不时就要跳两下试图换储,可既正元帝身死,承吉便是礼法正统上唯一的继承人,这些臣子又纷纷跳出来维护他的权益,生怕皇子之□□劳最高人望最高的秦昭有意争夺帝位。

正元帝虽死了,秦昭也只暂时解了性命之忧,依旧还在高昌苦守,不等到承吉把帝位坐稳了,这些人总能找到借口阻他回朝。

结香很快调了花露送上来,送到卫善手中:“这一季的花都是娘娘带着咱们收的,永泰公主亲手筛过的,蒸香露那一天,甘露殿里处处都是香的。”

卫善半点胃口也无,可为着孩子为安姑姑的心也要吃,听见是太初亲手摘的桂花,把药饮尽了,又喝了半盏花露,耳朵里听见一阵铃铛响,知道是太初来了,立时松了心神笑起来。

太初手里握着信,是秦昭刚从西州送回来的,她特意从小福子那儿拿过来,想自己把这信送给母亲,沉香跟在她后头小跑都赶不上她。

太初一下子扑到罗汉床上,扒着卫善的胳膊,扬起手里信给她看:“娘!你看爹的信。”她分明已经识得许多字了,却撒娇趴在床上,两只脚一翘一翘有甩着,非让卫善读给她听。

秦昭写这信时才刚收到正元帝病重的消息,还不知道正元帝已经驾崩,才过两日,朝中局势大变,他也应当收到飞奴传书了。

卫善拆开信件才看了两行就轻笑出声,两边局势甚危,他偏偏还有心情讲笑话逗她高兴。太初见娘笑了,也托着腮笑眯眯的问她:“爹写了什么?是不是给我讲故事了?”

太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说话,说得又多,词儿用的也密,都是秦昭见着她便唠叨的缘故,待太初大些了,便缠着秦昭说故事给她听。

卫善笑起来,将信上一字一句来回看过,想着秦昭是如何在土城之中写下这些言语的,心中不住牵念,摸摸女儿一头软发,笑晏晏道:“是啊,他给你说了个黄毛姑姑和白毛姑姑的故事。”

黄毛姑姑是风沙,风沙来时,全城门窗不能开,城门都被黄沙掩埋大半,人畜不能出门,劈面而来灌进口鼻,顷刻便将人头发染黄。

白毛姑姑便是落雪,京城才刚深秋,大漠早已落雪,雪片大如杯盏,冻得铠甲结冰,小卒站得久了,一抬脚步先落下一层冰来,雪片落在人头上,便人人都染成白毛。

太初咯咯笑出声来,她不曾听过这些,只觉有意思得很,哪里知道这其中辛苦,眼见母亲笑了,便当她已经开怀,把自己做的花片打的结子拿出来给卫善看。

卫善怎么不知太初这两日忧心忡忡,女儿这么小便知道替她担忧,更不能露出忧容来,等到太初睡了,便对卫敬容道:“咱们须得先想法子将二哥调入玉门关,就说是舍不得他在外受苦也好,只要进了陇右,三万大军在手,有了人马也就不惧魏宽了。”

陇右晋地业州营州若都在卫家之手,北边就连成一线,从此能与京城各地兵力相抗,魏宽更得对卫家礼让三分。

卫善不能当堂与魏宽商谈,只能全交给卫敬容,她一身素服坐在帘后思念儿子,叹边关如何清苦,便不能让他回京,守着玉门也比在西州好得多,她前几日一直死撑着要召回晋王,此时肯退后一步,朝臣便有松口的,一样是守边,在哪儿不是守。

玉门比起西州来,再是边关日子也要舒服得多了,召回崔尚书是太皇太后的主意,一事换一事,该给她这个面子,谁知此时还未论定,陇右便传来信报,说是晋王收到正元帝驾崩的消息,哀伤过度,一病不起,在土城之中又无汉人大夫,人已经抬进了陇右寻医问药。

卫敬容一听拿帕子掩了脸,这一层“深恐晋王意夺皇位”的窗户纸只要不捅破,晋王便是正元帝的二皇子,还是劳苦功高的皇子,她这一哭,朝臣们便自己松了口,反正人已经进了玉门,请神容易送神难,不如就让他名正言顺的守在陇右。

魏宽当堂恨不得指着这些文臣的鼻子骂上一通,他们这哪里是让步,是拱手把西北重镇送到卫家手中,他一人一条舌头,哪里争得过对面十几条舌头,条条都还比他的灵活机变,卫敬容坐在帘后,只见他们一时相融,又一时相争,闹得不可开交。

等吵得差不多了,卫敬容先将矛头指向魏宽:“摄政王不许晋王往先帝灵前至哀,难道还不许他求医不成?”

魏宽无话可说,便是他也知道此时最要紧的是承吉登基,登基这事要办得漂亮,还得太皇太后发下旨意,与先帝旨意呼应,给太孙登基再加一道保证,只得先将此事咽下,一力催促礼部挑吉日办登基大典,又着人去催促崔博早日进京。

可再着急,也要等到二十七日除服之后,新帝尚未登基,营州又乱,乌罗护部百十骑趁夜突袭营州,将胡汉商市掠劫一空,跟着又杀到了盐湖城,狠狠抢了一批牛羊盐铁回草原去。

北狄王庭本与大业相约永世修好,双方签订互不再犯的契约,又定下胡汉通商的市令条约,两边各自相安了四五年的光景,永宁城外逐渐有胡人聚居,谁知偏是此时又起战事。

北狄汗王自接到正元帝重病驾崩的消息,继位的又是个六岁黄毛小儿,便一直蠢蠢欲动,又早就不满正元帝控制盐铁交易,竟在此时撕毁约定,派手下部族带人攻进了盐湖城。

当得此时,崔博回朝,他回朝头一件事便写了问罪书发往北狄,让汗王治部族的罪,谁知北狄王庭接到问罪书不置一词,朝中诸臣有主战有主和,崔博立主出战。

“太孙尚未登基,北狄便在国丧期间动兵,若不压其势,大业还有何威望可言,只恐真腊突厥纷纷效仿。”

魏宽摄政发的第三道召令便是着卫敬尧重回营州坐镇,京城满地结霜之时,太孙登基的冠服送进了东宫殿,承吉穿上冠服倒显得精神了许多,这游戏他连着玩了二十多日,早就已经玩得不耐烦了,太子妃赶紧许诺他,若是办成了,就带他去宫外外祖家玩耍,见一见表兄妹们。

承吉不记得表兄妹,却从来没出过宫,街市上的玩意儿一样都没见识过,这话把他给哄住了,穿着冠服将仪程演过一回,就嚷嚷着要出去玩。

大典之前十日就有礼官进宫教导太孙,太孙只有些微错处,礼官出去便赞太孙举止有度,龙凤之姿,原本因着太孙年小单设一仪官陪着他走完全程,这么看来便不必再设了。

自己的儿子如何,太子妃心中有数,她赶紧推拒,说到底是大典,该有仪官相陪,还想着这回总不会再出错了,谁知大典那一日,前半截走的稳稳当当,到最后几步时,落起大雪来。

这是京城头一场雪,承吉已经一年不曾见过雪了,他一下子跳起来,伸手去抓雪花,唬得仪官跟在他身后小跑,口中不住称他为陛下,就在文武百官的面前,承吉笑闹着抓了一把雪花。

魏宽崔博两个站在最前,先还知后头为何喧闹,立在队列最前微微侧身,待知道是何事,面色铁青,怔在当场。

☆、第327章 移宫(捉)

登基大典到底是办完了, 庄重的鼓乐声也掩盖不住满场官员的震惊,文武两班分队而列, 此时面面相觑,一般说不出话来。

登基大典,一举一动都要为吏官记载,太孙虽说年小,可又如何能做出这般不庄重的行为,纵是个资质寻常的,练上十天半个月, 也绝无可能出错。

何况太孙机敏是时有耳闻的,正元帝不时便要说一说孙子是如何如何聪明,“太孙少惠机敏”这一句, 起居注中不知记了多少回,正元帝每每说他颇有太子小时的模样,当真既惠且敏, 又岂会将大典视作儿戏?

仪官在大雪天里惊得浑身是汗,好容易将新帝哄住,一步步送上御座, 吉时早已经过了,好在大雪天中日头看不分明,底下官员冠上肩上,落得一片雪白。

三跪九叩, 山呼万岁, 至此大典才算刚刚开始。

这些官员如何跪得下去, 眼看百级玉阶之上的金龙宝座坐的是个痴儿,人人都把目光投到魏宽的身上。武将尚可,文臣却人人咬牙切齿,当此大典不能口出恶声,可心里想的都是魏宽狼子野心。

由魏宽取出密旨,再到不让百官拜见太孙,这一切便是个他欲专权摄政所设的圈套,怪不得他们几次求见太孙未果,原来是怕太孙智缓,在他们面前露出马脚。

魏宽心中有苦难诉,百官确曾想过要拜见太孙,可太后以太孙年幼,与祖父祖孙情深,不敢在未发丧之前就见群臣,又说愿为祖父戴孝满二十七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