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唐人街

第459章 全球化(2 / 2)

坐在他面前的记者隐约察觉到他的不爽,苏木拒绝回答问题,总不能强行逼着他开口,自己老板可是经常约苏木一起打高尔夫球的人,点头跳过这个话题,回到了互联网方面……

说起来,美国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苏木觉得全球化步伐更像是“殖民主义2.0版本”。

和大航海时代的殖民目标一样,主要就是掠夺他国自然资源,促使其他国家去工业化,以便用自身工业品占领市场,和当年采用军事和政治手段不同,这次更多是用金融和文化手段,辅之以政治和军事手段,从没有利用美元大肆收割全球经济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苏木之所以不愿意谈,主要是因为因此获利的主要是本就富裕的少量富人们,对需要打工赚钱的美国居民们来说,丢掉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无疑是个灾难,而且在他们丢掉工作的同时,社会福利却没有跟上,社会矛盾已经挺深了。

从八十年代开始,资本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入,让当地人富裕起来之后,劳动和资源成本提高,商人们没有了继续为他们国家“做贡献”,掠夺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理由,于是反过头来给了它们一刀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变成泡沫蒸发掉了。

当年曰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也是如此。

美国人普遍有种自大情绪,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去想自己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的好处,反而将所有过错都推给曰本,好像国内经济不景气都是他们的过错。

当老大的发话了,小弟只能乖乖忍受着,经过一阵子的疯狂之后,现如今曰本经济陷入了泥潭里,而美国经济则在蓬勃发展。

需要考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们付出劳动,将廉价产品卖到发达国家,这岂是简简单单的数字财富就能衡量。

国与国之间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在于各国居民们的“时间价值”不同,发达国家的居民们时间更值钱一些,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并且认为自己亏了。

更具体来看,在花费相同时间的前提下,美国人生产一件衣服,成本需要十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们生产一件相同的产品,成本只要一美元,经过商家加价赚取利润后,前者需要十二美元才能买到,后者加了相同的利润,却只要三美元。

美国工人从中赚到一美元,其他国家工人只赚到十美分,反过头来就能去物价低的发展中国家,购买更便宜的商品,从中剥削了价值。

苏木总觉得对方想表达美国亏了,但在国与国之间贸易中,其实后来才开始发展的国家,更有理由去打破不平等的全球金融制度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