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67节(1 / 2)

“你是跑了多少地方啊?我不都说不着急了吗。”甄敏心疼梁康时大热天的满市里跑,就为了凑齐这点东西。

“没跑多远,这都是在一个地方买的。”梁康时微微一笑,一脸“你们想不到吧”的表情。

“怎么?你们遇到家电仓库了?”梁衔月也猜测道。

梁康时这才揭秘:“这些是二手货,虽然看着有九成新,但是也得好好刷洗一下。市里好多人在搬家,要搬到新建的粮食基地里去,好多拿不走的家具和家电都在抛售,基本上给点粮食就换。”

“搬到粮食基地,都是谁可以搬到粮食基地啊?”梁家村里没有一点关于粮食基地的消息,他们也从来没听说过往那里搬迁的事情。

“各种技术工人、专家学者,他们是第一批搬过去的,然后是被召集去做建筑工人和种地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家人。粮食基地附近准备建几个工厂,又在市里招工。经过前几次招工,大家都知道去那里工作的人将来能带着全家搬过去,挤破头也要得到这份工作。那些能搬走的人,当然是选择把家里带不走的东西都卖掉。”

甄敏有些幽怨:“这都第几次招工了,也没跟我们这些村里人通个气。”

他家倒是没人想去打工,可是村里人也不是人人都有地,再说今年收成也不好,要是能有份额外工作得给家里减轻多少负担。

梁康时摇了摇头:“市里人过得比我们差上不少,眼看着有个工作管吃管住,那还不像救命稻草一样的把握住,愿意遵守基地规定的人肯定比我们多。那粮食基地管理严格,进去了就不让随便出来,咱们村有几个人愿意抛家舍业的搬过去。”

甄敏只是为村里人小小的鸣个不平,心里也知道为了更好的维护秩序,当然是应该先把市里无事可做的人招收起来去做活,不然这么多人没有工作,早就乱起来了,梁家村现在也不会这么太平。

“那现在市里还剩下多少人?”梁衔月好奇的问道。

梁康时估计着:“咱们安城发展起来晚,像咱们这样虽然搬到市里,但是根在农村的人不少,早在洪水结束都想方设法的撤回农村了,那时候市里就少了一小半人。现在粮食基地招了几次人,又让不少家庭举家搬走,再加上在暴雪、洪水和高温里遇难的人,现在市里的人口,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梁衔月和甄敏面面相觑,原来那么繁华的市里,这才不到一年竟然就衰败成这样。

“既然人都搬走了,那市里的领导应该也都在粮食基地办公了吧?”

梁康时奇怪道:“这我可没打听过,不过应该是这样。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

梁衔月撇了撇嘴:“我是想知道,如果领导们都搬到粮食基地去,那么强占黄叔别墅的那家人是不是还腆着脸住在黄叔家。他不也是个什么领导吗?”

第49章 井水

安城粮食基地。

钟德远快步走到办公室里,他满头是汗,穿着一件长袖t恤防晒,后背一大块汗湿的痕迹,脖子上搭着块用来擦汗的毛巾,也已经半湿了。

他一进办公室的门,就被里面的冷气激的起了一片鸡皮疙瘩。他看了一眼空调,果然调到了23c。基地有规定,即使是配备空调的办公室,也不允许把空调调到26c以下。

一些人贪凉,总是悄悄把空调温度调到更低。钟德远看了一眼手表,眼看着就快到下班的时间了。他按耐住自己去调空调温度的脚步,想着大家反正马上就走了,等明天再提醒他们吧。

他到办公桌上翻看起资料,听到科员们聚在一起讨论道:“齐处长又开车回家了?我记得他家离粮食基地不算近吧,这么来回多麻烦啊?”

“齐处长体恤下属,把分配给他的房间让给老刘,自己开车上下班,是不是老刘?”

被叫做老刘的人颇有些自得的挺起胸膛:“家里人口多,也多亏了齐处长的看重,我才养起这一大家子来。”

众人又你来我往的,说上几句恭维话。实则心里都门清,齐处长看不上分配给他六十平的小房子,人家住着大别墅呢!

钟德远忍了又忍,眼看都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的人走了一大半,剩下的这几个人还是不走。忍不住把空调关了。

听到空调关闭的声音,故意留在这里蹭空调的几人诧异的回过头来。

为首的刘建庸看到了颇有些狼狈的钟德远,在房间里待了一会儿,他已经不再流汗了,只是胸前和背后大块的汗渍还没那么快干。刘建庸好像是第一天见到他一样长吁短叹起来:“我说老钟啊,你年纪也大了,不能不这么爱惜身体,大热天和人家年轻人一样跑到田里,要是中暑了怎么办?再说你的工作虽然跟农业沾边,但是也没沾太大的边,你往田里跑什么?”

钟德远冷眼看着这位自己曾经的下属,当时他可不是一口一个老钟的叫自己。自己现在虽然被调到了边缘部门,可职级也比刘建庸高,他倒是不在乎别人怎么叫自己,可是刘建庸这个人最是圆滑,在称呼上一向没出过什么错,这就是故意羞辱自己。

钟德远脸色不变,也不想跟他多废话什么:“下班时间到了,大家怎么还不走?要是想留下来加班的话,就回自己的工位上吧。”

其他几个人的视线在针锋相对的两人之间徘徊,还是决定不掺这趟浑水,拿着包走了。只剩下刘建庸啧啧得发出几声怪声,摇头晃脑地走了。

钟德远原本是负责分管和统筹物资的,这个职位的权力大的很,安城的医药资源、食物、日用品等等都包括在内。虽说他也不是那个拍板做决定的人,可是资源的调动都在他眼皮子底下。

他做事最严谨,每一笔物资的详细清单都心里有数,损耗率要是高出平均值,他就要派人去查看。有人也劝他适当的松松手,免得得罪人。

但是钟德远想着,下边流通的程序本来就多,一层一层的往里面伸手,也许每一个伸手的人还觉得自己没拿多少,最后剩下来的东西有没有原来的一半都不好说。

这个口子不能在自己这开,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工作量很大,到处都要兼顾,他的头发没几个月就白的差不多了,结果工作做的好好的,并没有出什么疏漏,却突然就被以顾及他身体的荒谬理由调到了一个闲职部门。

这个部门主要管和农村方面的物资交换。

去年冬天,市里经过讨论后的决定是,农村自给自足,是难得的有生力量。要尽可能的给予农民在种植粮食方面的帮助,将来用农民们需要的物资换得广大农村多余的粮食,减轻基地的粮食压力。否则以粮食基地的田地数量,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多人的口粮。

钟德远就负责监管这一年一次的物资交换。

也就是说,从他调到这个新部门起,还没干过活。

现在正是夏天,农民的粮食还没收,那当然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钟德远有时候想,这个新来的齐处长也许是觉得,自己一把年纪可能也没什么奔头,能调到这么清闲的职位,白拿工资,该感恩戴德才对,要是识相的话就应该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等着退休。

钟德远自嘲的扯了扯嘴角。他可是闲不住的人,自己以前的下属虽然有刘建庸这样的墙头草,可也有踏实肯干的人。

他们给自己透露出来的消息,都在隐隐约约的暗示,这个齐处长,在做政府的蛀虫呢。

钟德远暗自下着决心,自己一定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揭发齐明旭的行为。只是他能空降安城的领导层,背后一定有什么靠山,还是要摸清楚才能行动。

————

自那场雨之后又过了半个月,期间仍旧是高温不断,也没有再下一场雨。

可有了那一场雨,田里的作物都长起来了,度过了最为脆弱的幼苗期,勉强能抵挡阳光灼热的炙烤。梁家村的村民们也没有一开始的慌乱,他们怕的是出现古时候故事里常说的“大旱三年”,一滴雨也不会下的情况,那田里就根本别想有什么收成了。

不过下过了一场雨,至少他们心里得了个安慰,虽然少雨,可也是有的。

不过摆在众人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井水正面临干涸。

梁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安城不是干旱缺水的地区,村民们只是日常用水,井也不会打得太深。现在大家要浇灌菜地,饲养牲畜,再加上天气热,没有什么好的解暑方法,就打了井水上来洗脸擦身,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雨虽然下过一场,可是十分短暂,刚刚能滋养到地面的土壤,对井水没什么影响,井水的水位眼见着一天一天的下降,如今好多人家的井里都打不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