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97章 大事可成(第1 / 2页)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京城的杏花才开,江南的花期却早已谢幕。

大部分人已经南下而去,夏想依然留在京城,并且今天是第三曰了。

一早天气晴好,就是风沙稍大,除非戴着眼镜,否则上街肯定迷了眼睛。

京城每年春天或许会久盼春雨而不至,但沙尘暴却年年不请自来,成了常客。夏想留京期间,时常想起白居易的感慨——长安米贵,白居不易,换了他,他要说京城地贵、出行贵、生贵死也贵,活着……不易。

尽管现在他早就不必担心生计问题了,衣食住行一类的基本生活需要,离他已经很是遥远了,但不知何故,越近权力中心,他反倒越关心国计民生了。

不仅仅关心国家的政策走向和权力更迭,更关心百姓的生计艰难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

夏想滞留京城期间,并不是闲来无事,而是在等待一次极为重要的会面,不过也许是时间安排不过来,也许是别的原因,一等三天没有消息。

没办法,只能再继续等上一等。

在等待期间,他也没有闲着,而是犹自一人开车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转来转去——不能说是微服私访,他不是京官,也没权力对京城的建设指手画脚,只是个人爱好——接触到了许多平常接触不到的真相。

是的,夏想夏大书记,深入民间,深入街头巷尾,实地走访亲身体察,只为了解民生疾苦,只为窥一斑而知全豹,借京城之地的百姓的生存状况,来推而广之,以便对中国的百姓到底有多富,到底有多穷,到底有多幸福和痛苦,做一次真实的调研。

现状,很是不容乐观。

夏想是在等总书记接见的间隙,做出了以上的课外作业,既然下一步要担任省长,就要转变思路,从务虚的工作转向务实,对他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他从事务虚的工作已经多年,再重回务实的岗位,会不会很难再沉下心来真正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但当夏想了解到了京城百姓的真实生活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告诉自己,他不但能沉下心来为百姓做一些实事,而且还能做得很好,并努力做到更多。

京城距离燕市不过300公里的距离,和燕市相比,春天风沙更大,冬天更加寒冷,楼更高,人更多,权贵气息更浓,同样,物价更高。

300公里的距离,隔开的不是千山万水,却是相差五六倍的房价和两三倍的生活成本,就是说,在燕市每月收入五千元,可以拥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在京城,五千元的收入,或许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要。

燕市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是1500元,在京城,只能租一间地下室。

在羊城,夏想以省委副书记之尊,不可能亲自下到羊城的大街小巷,去体验民情,去走访民生,但在京城等候总书记接见的期间,他再一次走到百姓中间,感受到了一个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从京城市民买房难、出行难和看病难、上学难等等诸多难处之上得出结论,京城市民的种种难处,固然有京城身为首都外来人口太多的缘故,也有许多自身发展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国家的一些政策出现了问题,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财富却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百姓甚至连一些残茶剩饭都没有得到。而且待遇优渥的央企以及一些垄断的国企,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却永远不可能进入其中分一杯羹。

承认或不承认,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阶层,已经形成!

或许在权贵集中之地的京城,阶层的特姓更过明显罢了,但京城也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以夏想多年的经历和各地为官的见识,不说经济发达的湘省、齐省和岭南,就是经济欠发达的燕省,也大有阶层形成的趋势。

而且形成的趋势还很快速,大有势不可挡之势。夏想就知道,国家正在面临着一个形势严峻的转型期,转型成功,将会超越汉唐盛世。转型失败,甚至有可能几十年的成就推倒重来。

现阶段国家虽然强大了,但夏想并不认为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越了汉唐之时,不,应该说还差得很远!

……两会结束之后,夏想本来就该和陈皓天同机返回羊城,但总书记传话说,要他稍晚一些回去,有事要谈。结果一等就是三天,就让夏想不免猜测,难道总书记有意晾他一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