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有人嫉妒

你也会有人嫉妒 第103节(2 / 2)

这就像那些网络暴力一样,暴力他人的人,人人举着“正义”的大旗,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战斗,然而当角色调转过来,才会体会到被“群殴”的疼。

喜禾不是什么大牌子,市场地位和之昀没得比,就算闹得再凶,也比不上之昀遭受的十分之一,更多的人会说——“喜禾”是什么牌子,没听过。

而站在喜禾过去对家的立场上,大家都知道喜禾未来存亡尚且未知,兴许一波舆论过来就干掉了,他们甚至都懒得花钱去推波助澜。

再加上外面有程尧东在安排,萧绮对网络攻击这块根本毫不担心。

此时此刻,她心里不平静的真实原因,还是在自己。

她又一次想到了之前创业失败的经历,还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反刍思维。

但她知道那是钻牛角尖的旋涡,又很快将自己抽离出来。

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遇到问题不要陷入负面情绪,不要去浪费时间思考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要陷入怪圈,而是尽快梳理理性思维,去想策略和解决办法。

负面情绪只会影响决策,拖慢解决思路。

而对她来说,外人的攻击远没有自我怀疑来得重要。

她不需要他人的赞美声来获得存在感,内驱力的能量才是真正的主心骨。

萧绮就这样静坐了片刻,直到办公室的门敲响了。

“请进。”

她以为会是哪位员工来“自首”的,没想到推门进来的却是许捷。

萧绮有一丝意外。

许捷还给她端来了一杯热茶,并附上一小盒曲奇饼干。

坐下后,许捷说:“奔波了一下午,劳心劳力,吃点甜食缓解下。怕发胖就喝点茶。”

萧绮眨了下眼,笑了:“谢谢。”

许捷没有废话,直接问:“事情难办吗?”

萧绮:“有你们这些帮手,可以说毫无难度。”

最主要的是,她的思路也很清晰,过去见过了不少,现在轮到自己也知道从哪里入手。

许捷点头:“我刚上网看了下,热度散得很快。”

萧绮也有点意外,她没想到程尧东这么麻利。

萧绮:“喜禾不够出名,反倒救了喜禾一命。不过这件事也是给我提个醒,无论我是做喜禾,还是做其他品牌,一定是希望将它做大做好,赚名赚利。一旦做起来了,就会树大招风,这样的阵仗早晚都要面对。这次就当长个经验。”

随即萧绮话锋一转,问:“说说你的看法吧?”

许捷笑了:“站在个人角度,虽然我一早就听程尧东说过你的为人,但这段时间的接触还是超出我的预期。”

萧绮扬了下眉。

许捷继续道:“我在这行见过很多老板,他们讲苦衷,讲情怀,讲人情,口才很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少花钱。在裁员这件事情上,你是我见过人情味、风险和金钱结合的比较好的。”

萧绮很快明白许捷的指向:“我初来乍到,跟这里的人都不熟,信任来不及建立,口才再好也没用。他们出来打工,图的就是钱,所以我也省掉了讲情怀的环节,尽我最大的能力,拿出一部分钱来做‘人情’,别让人心都寒透了。不过这也是基于我有钱的前提,我要是真没有,也就只能在精神上画大饼。”

那种走精神画大饼路线的老板,萧绮听过见过不少,有的是真的穷,有的是装穷,但无论是哪一个,都会将 “你们要体谅我的难处”挂在嘴边,声称自己也想当个有情有义的老板,也想当慈善家。

而画大饼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员工动恻隐之心,陪他一起吃苦渡过难关,将来必定报答。

可现实就是,没有员工会感同身受这样的难处,大家就是出来打工的,就是为了挣钱,我和你非亲非故,你没能力做慈善,我也没有啊,凭什么要和你一起吃苦,还要讲情怀讲价值。

这就好像是,有些男人找老婆是为了大后方安定,有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分担生活重担,有的女人找老公,则是为了有个家遮风挡雨,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也希望男人不要给自己带来风雨。

你看,找另一半尚且如此,凭什么对待老板却要一再放宽?对员工来说,老板最大的体谅就是“加钱”。

然而现实就是,那种让员工一起吃苦的老板,从概率上说,大部分有钱了也不会分给员工。

许捷这时笑道:“就从我的经验来说,你在裁员这件事情上承担了不该你承担的责任,短期看你损失了金钱,长期看是控制了风险。如果被裁掉的员工心生不满,怨气越积越多,大家抱成团,后续对公司的名誉伤害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占小便宜吃大亏,这样的老板我见得多了。”

萧绮回了个笑容,却没有接许捷的赞赏和肯定。

她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清醒冷静,很快就将话题转移:“白经理的事情,我刚才想过了——是我图一时痛快,忽略了小人的破坏力。”

许捷意会:“你的意思是,如果昨天你给他留面子,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吗?我倒是觉得,就算你给他面子,他早晚还是会反咬公司一口。”

萧绮没接话。

的确是有这种可能。

许捷进一步表达说:“你退一步,他也不会认为是你给他留了面子,只会觉得是他厉害。你越是让,他越是得寸进尺。他要是明白事理,就不会走到今天了。在处理裁员的时候,我也跟营销部的人谈过,平时和白经理关系比较近的小组长,没有一个为他说好话。单就这一件事,就能明白他是怎样的主管。”

小人就是小人,小人是不记恩情的,他们只会看重利益,利益受损就会记仇。

换句话说,除非萧绮不动采购部和仓库,只要动,就等于断去了白经理的利益来源,她就是敌人。

当然,她不可能不动,清除“白经理”这条蛀虫也是势在必行。

她不指望白经理能做人,也不会浪费时间去思考他的行为模式,她关注的只是自己的行动时机,以及在风险控制上是否欠缺考虑。

如果这件事稍微缓一缓,用比较“柔和”的方式办了,虽然在一段时间里还会持续损失,但长远来看,是否就能麻痹蛀虫的警惕性,再找机会将他一竿子打死,永绝后患?

这样的反思,不只是从这件事得来,其中也不乏姜禹的警告。

只不过姜禹的做法是直接将蛀虫“养”起来,对于小损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