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皇帝听话,他不介意养一个金贵的玩意儿在长安。
可是就算刘辨不反抗,洛阳朝廷也绝不会容忍天子长期流落在外,说客一路行不通,他们也不是不敢来硬的。
众人心照不宣,但是心中都留有一个念头,灵帝之子可不只当今天子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接下来还是捉前面的虫,看见更新忽略过去就行啦~
第48章
人马撤回昌邑之后, 曹操便开始着手将黄巾收编成正规军队,只附近这些地方怎么也容纳不了百万的黄巾家眷, 因此,这些人如何安置也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这次回来之后曹操身边的能用的人也多了起来,不至于将所有事情都压在仅有的几个谋士身上,更不至于拉着武将们来干文人的活儿。
荀彧是不会嫌弃主公身边有才的人太多,虽然大军回了昌邑之后手中公务能分出去不少, 但他却不是会享受清闲的人。
名将暂且不急,他们这儿暂时还能看得过去, 但是谋士真的不能撑了。
满打满算现在曹操身边能用的谋士也就那么寥寥几人,荀彧、戏志才、荀攸、程昱、陈宫......
先不说以后会不会到别人那边去,只这数量之上就直接能看出来不妥了。
曹孟德没有袁绍袁术那般声望,只凭着“四世三公”的名头便能有无数士子前去投奔, 家世比不上,他只能凭着政绩来打动那些格外挑剔的人才。
不过,往往后者才能更得人心。
如今的形势和荀彧记忆中的已经差了太多,但是人却还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人, 虽然变数越来越多,但是无疑也让荀彧更为安心。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的发展, 他真的不知道这一切是真是假,他所做的一切又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只是......之前出了个董卓直接将天下大势搅的一团糟,之后不知道会不会还有这样的人出现。
荀彧不怕有和他一样的人,他能留着前世的记忆,没道理别人不行, 不过这么多年来他也只遇上了董卓一人,还是个傻的,直觉告诉他以后可能都不会遇到这样的人了。
只一个还好,阎王爷总不能疏忽职守到让一群人没有进地府就投胎转世。
放下手中的竹简伸了个懒腰,荀彧起身走到外面透透气,看着外面的叶子落的差不多的树木,心情依旧晴朗。
前些日子忽然想起来有一人这时应该在兖州附近,这么长时间过去也该有消息传回来了。
这让荀彧只想想就能笑出声来的人,正是那连曹操见了都有些发憷最终却含冤而死的崔琰崔季珪。
当年黄巾初起之时,崔琰正拜于大儒郑玄处学习,因为天下动乱缺少粮食,郑玄只好遣散了学生停止授学。
崔琰离开之后便在青、徐、兖、豫四州境内走动,虽然行踪不定,但是要找的话也不是找不到人。
声姿高暢,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少好击剑,尚武事,及长,诵论语、韩诗,结公孙方等,师从郑玄。
若只这些或许还不太清楚,但是提起床头捉刀这在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典故,便足以证明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