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391节(2 / 2)

叫李隆基在圈里呆着,敢擅动一步,就让太宗过去把他钉在地上。

李隆基自然是不敢动。

现在李唐皇帝都在等宴席散去,询问或讯问这两名妇人。一个武惠妃,唆使皇帝日杀三子,一个杨贵妃,让皇帝陷入骄奢淫逸的生活中,提拔全族亲戚,杨氏的权势熏天,就连公主皇子也不得不躲避锋芒。

现在罪魁祸首李隆基已经被狠狠的责罚了两次,现在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探究一下这两个妇人是教唆还是从犯?

婆媳/姐妹二人的神态古怪,一个含怒注视着前任儿媳现任情敌,另一个则略带点羞愧和骄傲的回避。这羞愧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骄傲有些没来由。

等了一会。其他皇帝问:“还不开始吗?”

“我们就是为此而来。”

“别觉得自家丑事不能拿出来与人分说,你们小时候先学的是我们家的丑事。”唉,谁家皇帝开蒙不是史书呢?

“杨氏五家做的事人尽皆知,权倾朝野,逼走权臣,公主驸马都不敢得罪,啧啧,非同小可啊。”

“高祖杨汪,字元度,祖籍弘农华阴,官至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明习法令,果于剖断。与百官论学论儒,无人能敌他。后被李世民所杀。”我怀疑我那个偷偷改名的同僚就是他。

李世民想了想:“我忘了。应该是的。他的文章不错。”

武曌问:“曾祖杨令本,贞观年间官库部郎中、金州、沂州刺史,是个廉吏。

父杨玄琰,官蜀州司户,刺史衙吏,开元十七年,因罪下狱,卒于狱中。

时年杨玉环十岁,由叔父杨玄璬,河南府士曹参军抚养。是不是?”

别看这官职不高,家里可不穷。弘农杨氏的分支,名望很高,家传的做官治民的学问,甚至不能算是落魄贵族,只是暂时在蛰伏的贵族。公主结婚要请一个士曹参军养在家里的侄女参加,惠妃和皇帝一说要这个儿媳,皇帝就同意了。为什么?

只因为她姓杨,然后才是生的貌美,能歌善舞,善于吟诗作赋,才华横溢又伶俐。

杨玉环含泪顿首:“是。我父祖若知陛下挂念他们,必然感激不尽。”

李渊问:“你读过书么?”

“读过一些。上过私塾。”精通音律就得读书学诗,这样才能体会其中境界,融入乐曲中。

“既然读书就该知礼。”

杨玉环抽泣道:“三郎对妾一片赤诚,百般哀求,又以势相逼,妾承受不起,只能依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当初在马嵬坡,饮了金屑酒不见效,又被人缢杀。妾悔不当初。”

武惠妃言简意赅:“呸!说什么悔不当初,你怎么不殉情呢?”

“我若死了,恐怕寿王也不能”

武惠妃:“呵呵,人不要颜面吗?他…接连遭遇不幸…他心里一定难过,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杨玉环反驳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

李世民打断她们:“闭嘴。《列女传》没读过?没学过母仪、贤明两卷?长孙皇后的《女则》为天下妇人之原则典范,足与周礼比肩,教后妃如何劝勉皇帝约束家人,朕刻印刊行天下,你也没学过?”

这要是个乡野村姑,大字不识几个,贪心不足还能理解。学过道理,偏偏不做,这就该罚!

唐太宗的《帝范》和文德皇后的《女则》堪称‘模范皇帝工作手册’和‘做皇后的原则——干(奥利给)(别名:如何哄好丈夫、管好孩子和家人)’。

女则里写的清清楚楚,要节俭,每年做几十套新衣服就可以了,用不了的东西不要做,欣赏不了的美景不必修建。劝皇帝勤政并鼓励他,让他松弛有度,以便继续好好工作。但凡利国利民的忠臣一定要保下来,有用,皇帝生气就好好哄。天下是我们家的,要好好经营。把娘家人管好,不好让他们作死或成为蛀虫,祸害我家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