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门考语文。
井熙先把学校班级姓名等内容工工整整的填好,然后拿起试卷,飞快的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然后拿出草稿纸,飞快写下脑子里能想到的关于作文题的几个要点,才开始做前面的题目。
默写和填空题都很简单,她几笔就刷刷写完。
语病题稍微有点绕,但是依然没什么难度。
文言文第一篇是书上的原文,井熙早就连标点符号都背熟了,轻松过去。
第二篇倒是一篇课外文章,选自《左传》,她对这本书也早就熟读了,同样毫无难度。
然后是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选自一篇新闻采访。
井熙没看过这篇文章,题目出得也有些绕,但她还是很轻松的瞬间就写出了答案。
最后,就是作文题了。
刚才那些在稿纸上简略记下来的要点,这时候已经在她脑中构建出一篇初略可观的文章,经过进一步的调整优化,井熙的腹稿已经完成。
但是她依然没有急着誊写,而是把文章的大概轮廓在稿纸上写下来,前后权衡一遍,调整了两处语序,加入了一个文章立意的升华点,整篇作文才最终成型,可以往试卷上誊了。
井熙能写一笔漂亮的行楷,不过试卷上用的依然是一板一眼的正楷字,看上去没有那么漂亮,但是一笔一划清清楚楚,正是阅卷老师最喜欢的卷面。
一气呵成写完最后一个字,一看时间,还剩下十五分钟。
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就正好到了交卷的时间。
井熙隔壁是个外校的考生,好奇的看了看她,奇怪问:“你怎么没准备橡皮,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估分好办法?”
“什么橡皮?”井熙没听懂。
“就是记答案的橡皮啊,”那个外校生说,“考场的稿纸不能带出来,所以一般都是用橡皮把自己的答案记下来,要不然怎么估分啊。”
这时候还是估分填志愿,填完志愿一个多月以后,成绩和分数线才出来,那时候才知道自己究竟考没考上。
对不少成绩好的考生来说,估分估得准不准,志愿填得好不好,又是一个大难关。
井熙都不知道还有这种小技巧,笑:“我都没想到这个。”
另一个人拉拉外校考生,低声说:“她可是井熙,哪需要在乎这些。”
外校考生一愣,再看向井熙的眼神,就只有满满的诧异和钦佩了。
井熙的名字早就在江流市和县里的高中传遍了,所有人都说,她这次怕就是冲着省状元,甚至全国状元去的。
和这位讨论估分的小技巧,好像还真没什么必要。
井熙倒是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忙去跟提分班的人说,谁知大家早就准备好了,只不过觉得井熙不需要,没跟她提而已。
下午的物理和生物,考卷难度比井熙估计的要难。
题目灵活不说,还有几道超纲题,井熙对着那道10分的大题沉默了一会,觉得出题的老师可真是不做人。
题目虽然超纲了,对井熙来说倒是没什么难度,三五两下做完,时间还剩了很久。
她反正也没事做,顺手又把那道大题延伸了一下,试图和那个出题老师比比究竟谁更不做人。
两堂考试考完,简直哀鸿遍野。
那个外校考生伤心得都快趴到地上去了,还忍不住到处去对答案,听到和自己一样的就欢欣鼓舞,不一样的,就满腹怀疑,或者垂头丧气。
井熙向来不和人对答案,但是觉得这人挺好玩,还是安慰道:“没事,这次的试卷难度很大,平均分肯定很低。”
那个外校考生心里稍微安慰了一点,又忍不住问:“那你估计能考多少分?”
井熙怜悯的看了他一眼:“我应该不会扣分吧。”
外校考生只能努力露出尴尬的微笑,默默唾弃了自己一把。
第二天的数学考试,就更是惨况空前了。
井熙都忍不住对着一道题发了五秒的呆。
超纲姑且不提,这出卷老师怕是比着奥数题难度出的卷子。
这都已经不是简单的做不做人了,要是放在二十年后,这种考卷出出来,是能算出题事故的!
井熙一脸懵逼的写着试卷,耳朵里已经听到考场上好几声痛苦的喘息了。
这一届考生,也真够倒霉的。
她怜悯的摇摇头,顺手把最后一道附加题写完。
这道题都已经涉及到高等数学的内容了,角度还很刁钻,就算是学过高数的本科生,估计都能懵一会儿。
这次考试结束,对答案的人都没了,一个个顶多互相问一声,写出来几道题。
反正是惨淡到极致。
中午吃饭的时候,安岚和徐真真的情绪也不是太高,井熙安慰了两人一句:“放心,这次数学的平均分肯定很低,不用担心。”
安岚眼前一亮:“真的?我最后两道大题都没做呢,这次的试卷真是太难了,我甚至连有几道的题目都没看懂。”
徐真真稍微好一点:“有几道题井熙不是出过类似的题型,还好我当时做了一遍。”
安岚后悔不迭:“就是考前一个月井熙拿出来的那套难题冲刺?我觉得太难了就没看,真是太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