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在不损害利益的前提下,使收益最大化!
我们的技术比他们先进,军队比他们强大,可是打仗劳民伤财,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比如向西北运输食盐,让他们养成依赖,若是有一天忽然停了,你们说他们会怎么样?”
郭浩只是举个例子,食盐西北也有,但是某些不产盐的地方,这个办法就绝对有用。
大臣们都在思考,在他们看来,不打仗就是好事,但是光凭谋略控制一个国家,他们还没有那个本事。
“有时候统治并不一定要依靠武力,帮助别人也不一定是资敌,外交部你们要重视起来,只要不违背原则,有些事情可以不择手段!”
不违背原则,不择手段,郭浩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这么做很霸道,却是对大宋负责,为百姓负责。
大臣们明白了郭浩的意思,开始制定一系列细节,同时对外来使者的接待做出了规定,由外交部的官员专门接待,地方官员不得插手。
朝见了使者后,郭浩用一些他觉得没用的东西,换了一批对方不看重的矿石,双方签下通商文书,回鹘的商路算是合法了。
打通商路只是开始,下一步郭浩打算在西北设立驻地,迁徙一批人过去,要他们适应那里的环境。
眼瞅着又要过年了,这时李庆男竟然回来了,这让郭浩十分惊喜,立刻召见了他。
“怎么样,朕要的东西找到了么!”
李庆男行礼过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口袋,三德子接过递给郭浩,郭浩打开一看脸上露出笑容。
“没错,就是棉花,有了这个东西,寒冷的地方我们也不怕了!”
李庆男这次下南洋,郭浩特提交代他找棉花,历史上的棉花是宋末传入中国的,可是郭浩谋划北方,最需要的就是御寒的衣服。
女真族一直生活在东北,他们冬天穿的都是动物的皮毛,但那个东西太珍贵,郭浩不可能给大军都发一套。
但是棉花不一样,可以大批量种植,他早就让绫锦院研究羽绒服,但没有合适的布料,所以羽绒服很难实现。
有了棉花,郭浩在征讨北方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制造火器,但以现在的工艺,速度实在太慢了。
有了回鹘使者的前车,十二月,塔坦国天王娘子之子策卜迪进贡于宋,又一个外国来朝。
塔坦国,就是后世的新疆地区,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东北部河漫滩地。
西域水道记》云:“旧渠引水十余里至大桥入新界,又西二十里经锡伯馆南,其地与河北宁远城相直也”。
锡伯馆,即为锡伯营塔坦的意译。
西域国家纷纷进贡,营造了一种万国来朝的感觉,而郭浩也表现出天朝大国的气度,和塔坦国签订友好往来的国书。
对于外国的进贡,郭浩一般来者不拒,但是在回礼方面,郭浩表现的和其他帝王不同,他只送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可即便如此,那些外国使者不知道,毕竟他们那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显得很珍贵。
又迎来一个除夕,这是郭浩在这里的第二十个年头,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可看起来依旧很年轻。
这些年来,他对养生之道越发的精通,他知道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可是养生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陈抟的指点下,郭浩会服用一些药物,其中不乏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加上经常锻炼,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就好像没变老一样。
今年过年,郭浩去了不少地方,首先去了格物院,表彰了一些工匠,感谢他们这一年的辛苦钻研。
而后去了军事学院,经过一年的训练,剩下的八百学员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质的变化,看起来更像后世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