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65章 太平九年(第1 / 2页)

就在此时,远处走过来一个人,李辉睁开眼睛,两个年轻人齐刷刷看过去,眼神十分犀利。

看到来人身穿官袍,是翰林院的人,李辉冲紫云微微颔首,紫云轻声道:“陛下,翰林院的王大人来了。”

紫云说完,郭浩已经知道来人是谁,王祐,字景叔,大名府莘县人,宰相王旦之父,三槐王氏始祖。

郭浩睁开眼睛,摆了摆手,远处的王祐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摞书,拱手施礼。

“陛下,《神农本草》二十卷,重定完毕,请陛下检阅。”

“知道了。”

郭浩示意王祐放在一旁,王祐恭敬的把书交给三德子,转身正要告退,却被郭浩忽然叫住。

“王爱卿,你在翰林院有些年头了吧。”

“回陛下,臣自入士以来,担任过御史、知制诰,后来入了翰林院,如今已有八年。”

“八年……”

郭浩嘀咕了一句,王祐站在一旁,心里十分忐忑,不知道郭浩忽然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现在吏部缺人,孔爱卿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你的学识也是不凡,就去吏部当个侍郎吧!”

郭浩说完,王祐短暂的错愕后,随即大喜,立刻跪下谢恩:“多谢陛下!”

郭浩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赵匡胤作为内阁首辅,本来就挺忙,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才让他辛苦一下。

可吏部毕竟重要,掌管三品以下官员任免,大宋大小官员数万,这个权利不能都给他。

所以郭浩索性把原来的侍郎孔继森提拔为尚书,同时还要选一个侍郎,作为他的副手。

如今地方官员虽然是改了,可是中央还没有改,主要是郭浩不想划分那么多部门,主要是部门多了官员就会增多,官员多了自然就不好管理。

王祐今年五十岁了,一直在翰林院,辅佐内阁的工作,本以为这辈子仕途也就到这了,没想到还能再进一步。

王祐得到郭浩提拔,这让翰林院里的其他官员的心思又活跃起来,毕竟内阁的官员年龄都不小了,六部的尚书也都到了致士的年龄。

郭浩创建内阁之初,之所以保留翰林院,就是为朝廷提供一些预备人选,可以说能进入翰林院的官员,将来有很大可能进入六部或者内阁。

就算不进入这两个地方,他们的身份也不弱于一些地方的官吏,因为朝廷很多政令他们都是参与了的。

如果说现在的大宋是一座金字塔,郭浩无疑是塔尖上的存在,在他之下就是内阁,内阁之下就是六部。

而内阁和六部之间,翰林院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人数众多,负责的事务庞杂,既辅佐内阁,又服务六部。

这些年朝廷开科取士也增加了不少人才,但大多数都安排到了地方任职,一些年轻的成为乡长县长,年龄大的,表现还不错的,自然水涨船高。

……

两国义和,战争停止,有些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比如说修史书。

郭浩曾经看过五代的史书,包括宋史在内,其实记录的并不是很详细,谁让史书都是后人写的呢。

所以到了郭浩这里,要求史官必须如实记录,而且越详细越好,涉及的方面很多,对百姓生活记录的也很详细。

太平六年,五月。

交州刺使丁琏遣使入贡,郭浩诏以丁琏为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交趾郡王。

对于西南地区,郭浩始终表现的很友善,虽然他心里想要西南的地盘,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既然决定等了,那就不差这一时,反正西南地区迟早是华夏的,郭浩正好可以施展一些其他手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