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446节(2 / 2)

时间还算充足。

故而两人是在则天楼背面无人可见的台阶上,一并看过破晓日出后,才回到了蓬莱殿。

各自更换大典之服——

挂在屋宇最中间的,自然是皇帝的十二旒冕,十二章纹衮袍。而旁边悬挂的,则是姜握的册封使之服。然而与当年她在皇后册封礼上做副使时,穿的衣裳不同,这次并非紫袍玉带的朝臣之服。

而同样是旒冕衮袍!

甚至乍一看上去,两套衣裳几乎差不多——

这还是大唐开国之初,承袭古礼服制时才有的臣子之服:大典之上,三公重臣,亦着于帝王相仿的衮冕。

只是与天子十二旒冕,十二章服不同,臣子是九旒冕(而且垂下来的珠子是青珠,并非白玉珠),九章纹衮袍。

但很快这条服制就被改掉了。

改掉的理由也很充分:“君臣皆为冕服,章数虽殊,饰龙名衮,尊卑相乱!”[1]

确实是,典仪之上,谁能有空细细去数冕上垂下来的珠子是十二串还是九串?

也没人能一个个分辨,那衣裳的花纹是九种,还是十二种。

故而很容易一打眼辨别不出君臣,是为尊卑相乱。

因此礼部就把重臣们章衣上的龙、麟等章纹都改成了云、山。[1]

并改去冕。

然而这一回,礼部原以为,最不会出问题的服制,竟然也被神皇打回来要求改。

许圉师是真不知道怎么改,硬着头皮去御前问。

就听神皇道:“朕之登基大典,正使服制为何不是旒冕衮袍,岂非不遵古礼?”

许圉师:……遵古礼三个字,陛下您是怎么说出口的!您能说,臣都不敢听啊!

神皇陛下的底线会不会太灵活曲折了一点?

再次被创到的许尚书,决定用大一点的声音表达自己愤慨的心情——

“臣,即刻遵陛下之旨去改!”

神皇颔首表示满意:“许尚书精神矍铄。改好后,拿来朕瞧。”

这便是此时挂在蓬莱殿中两套旒冕衮袍的缘故了。

**

大典衣裳穿起来很复杂,配饰又数不胜数,因怕弄混了天子和朝臣的玉佩等物,两人是分开东西两间各自更换衣裳的。

哪怕有许多人帮着一起整理,等姜握终于穿好后,还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已然有礼官在门口候着,请陛下登天子玉辂车舆前往则天门。

玉辂之前,礼官便愕然见神皇竟令姜相同舆。

还与姜相道:“蓬莱殿离则天门可不近,你若是走过去,只怕冕上的九旒,身上佩戴的所有的玉滴、玉璜、玉花都要缠成一团,”

姜握:有道理,等解开估计就误了登基吉时。

于是她踏上朱红色的木凳:“那臣今日随陛下车驾而行。”

**

这被神都百姓津津乐道数月的新帝登基正日,天气实在好。

日气和煦明朗,天地清晏。

原本,城建署是准备了紫烟,准备在登基大典的吉时燃起,取紫烟憧憧,紫气东来之意。

然而这一日却没有用上,因天边自有庆云纷郁,日色霞光。

是走熟了的三百六十步。

分毫不错。

姜握在计数的同时,甚至还有心情去细听笙磬,钟鼓,丝竹之音。

太常寺安排的很到位,礼乐之声若飘天外。

终于,最后一步踏出。

姜握也看清了城楼之下——

文武百官、宗亲勋贵、各州县朝使、儒生文士、四夷列国君主使臣……

自然,还有最让姜握觉得欣慰欢喜的,许多的女子。不只是女官,是这洛阳神都里许许多多的女娘。

是啊,她们怎么会不来看呢?

这是古往今来,第一位登基的女皇帝。

姜握想,若她并非后世人,若她也只是这神都中,最寻常的一个小娘子,从小听着礼法规矩长大,听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话长大,忽然有一天听闻,有女子登基为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