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善的百姓们只瞧见了自家的公主衣衫华丽,妆容精致,庄重而肃穆地捧着一个玉盒,踏上了去往海洋另一边的大船。不知是谁起得头,人群突然开始用安善语唱起了歌。
悠扬婉转的歌声飘离海岸,穿透苍舶的层层舱板,传入佑宁的耳中。
“岁偃,能帮我把窗户打开吗?”佑宁倚坐在床上,轻声道。
岁偃跨步至床边,将舱房的窗户推开,传入房间的歌声立刻变得清晰起来。
佑宁侧耳静静地听了一会,实际上这几日她的听力已经开始退化,众人齐声哼唱的歌声落在她耳中只剩模模糊糊的“嗡嗡”声。
她露出一个欣喜的表情,道:“真好听,就是可惜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
岁偃走回来,侧身坐在床边,凝视着她,片刻后他突然开始哼唱起来,曲调与船外的歌声一模一样。
奇怪的是,这一次佑宁能听清,她惊讶地看向他。
岁偃依然专注地望着她。
直到苍舶拔锚启程,他这才脸色发白地停下哼唱。
“我都记住了,等你好起来,我再用大庆语唱给你听。”
佑宁不知自己的眼中为何会泛起泪花,挤出了一个哭笑交织的笑,回答道:“好。”
如果忽略李嘉昉时不时的试探的话,返航的过程比起来时简直不要太顺畅。安善国这方护送沛怀柔的依旧是方使臣,作为知道所有事情(包括佑宁与李嘉昉之间关系不合)的人,他非常机智地在船靠岸后先悄悄地将佑宁送进了皇宫,没有惊动任何人,然后再折身回去,随着大部队一起进宫面圣。
李嘉昉从头到尾都没有见到过佑宁,疑惑之际却在朝堂之上听见安善公主沛怀柔捧着安善王的亲笔颂赞信与承诺书,高声赞扬大庆安平公主英勇诛妖,拯救整个安善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壮义之举。
门下侍郎姚添德朝李嘉昉投来隐晦而不满的目光,他心中一凛,同时再次给佑宁记了一笔。
再说佑宁,她被方使臣送进皇宫之后,又被文宗身边的太监接走,直接送到了御书房。
下早朝后,文宗大踏步而来。
“参见父皇。”皇家礼仪不可废,佑宁第一时间站起身来同他行礼。
文宗一个眼神,身旁的张公公一个箭步冲上前,将人扶住。
“你如今身体有碍,礼就免了罢。”文宗淡淡地道。
“谢父皇体恤。”佑宁顺势重新坐了回去。
文宗坐在黄檀木雕刻而成的书桌后,仔细端详着她,好半天才开口道:“你在安善国的事朕都听说了,不错,做得很好,没有辱没我大庆皇室的名声。”
佑宁心头泛起苦涩,口中却道:“这都是安平作为大庆子民应该做的。”
“安善虽年年按定额朝贡,但归顺之心不显,如今你走上这一遭,竟是让他们诚心归顺于我大庆,此乃大功一件,朕该好好奖赏你才对,你有什么想要的吗?”
佑宁低眉垂眼道:“安平心中惟愿父皇母后身体安康,长命百岁。”
文宗朗声笑了起来,看上去非常满意她这个回答,他道:“以你这次的功绩,便是封你为长公主也足够。然按我朝律法,册封长公主需要举办册封典礼,你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合露面……这样吧,朕赐你等同于长公主的实权,只是暂时压下名号,你觉得如何?”
“父皇圣明,安平听凭您做主。”
“孔寿。”
“奴婢在。”
文宗问:“我记得石邑国曾进贡过一架白玉轮椅,学前小儿也可不费吹灰之力驱驾之,且御之可随心所动,对吧?”
张公公答道:“陛下记性真好,确实有这么个物件,是石邑国前年进贡的。”
文宗朝佑宁扬了扬下巴,道:“替安平公主把白玉轮椅送来。”
“遵命。”张公公领着几个小太监匆匆退出御书房。
一时间,房内只剩两人。
文宗又出声道:“安平,你知道你自己现在是什么模样吗?”
佑宁眸光晃了晃,点头道:“安平知道。”
“那你也应该知道你这幅模样,若是被你母妃瞧见,她会心疼的吧?”
“母妃慈母之心,安平不曾忘怀。”
文宗顿了顿,道:“解秘术之法,朕会派人替你打听,你莫要太过伤心。只不过在找到解决方法之前,朕希望你不要再见你母妃与弟弟妹妹了,免得徒然他们伤心……你自请去顺德楼住着吧,顺德楼的道长们会护好你的,可比惠仁宫更安全。”
这段话,看似安慰关心自己,但佑宁清楚他这是怕自己如今的模样吓到姜文君与双生子。
久违的酸意漫进鼻腔,佑宁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平静地道:“安平遵命。”
张公公恰逢此时推着白玉轮椅走进御书房,“陛下,白玉轮椅来了。”
文宗道:“扶安平公主去试试看,若是用的惯,便坐着它回去吧。另外,孔寿你再去点一队千牛卫,一起护送安平公主去顺德楼,记住,不要让任何人冒犯到公主。”
“奴婢领命。”
就这般,佑宁又被悄无声息地送到了顺德楼中。
她住的还是之前住过的房间,甚至房中的书桌上还摆放着她抄到一半的经书。
望着那本翻开着,却没有一丝落尘的经书,佑宁突然笑了起来,然而,笑着笑着便有眼泪无声地滑落至腮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