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心如火燎没工夫和王安石斗嘴。挥挥袖子就匆匆的去了云峥的营帐。
王安石用力的踩踩脚下的大地,对这里的田土非常的满意,稍微修整一下就是不错的良田。
大军进驻新的营地,云峥琐事极多,不断的有传令兵从营帐里进出将大帅的军令传达到大军所在的每一个角落。
苏洵也是忙得两脚朝天,和陈琳一起为大军补充粮秣和各种军需弹药,每当云峥下达了一个军令之后参谋军官就会按照大帅的将令在相应的沙盘上插上对应的旗子,然后就有幕僚快速的用算筹计算出按照这道军令应该给接收到军令的部队配备什么样的武器。
云峥的中军大帐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只要开始运转,效率惊人,这一点文彦博见识过,当他看到云峥彻底进入了主帅模式,就老实的找了一把椅子坐下来,闭目养神,只是他的太阳穴依旧在噗噗的跳动,显示着他内心正在翻江倒海。
“告诉李东楚,西北角的防御就托付他手,遇到攻击立即反击,不得让辽人南北合流。
我这一次要带着全军从耶律乙辛的八门金锁大阵中穿过去吗,我倒要看看他能奈我何!”
参谋军官迅速的将代表李东楚的蓝色旗子插在大军的西面,幕僚们根据这几天物资消耗的程度,给李东楚配备了被平时多出四成的火药以及火药弹,弩箭,弩枪,石弹等必须的物资。
苏洵审核之后就把调令放在陈琳的面前,陈琳面无表情的拿起打印盖了上去……
日中的时候姜哲进入了这片破败的营地,到了日落时分,这里已经被一道一人高的石墙围绕了起来,百十个高高的刁斗已经树立了起来,各种防御工事已经到位,其中火炮阵地就在营地的中央,距离云峥的中军大帐不远。
辽军想要通过偷袭来破坏火炮,难如登天。
等各处传令兵赶回来交令之后,云峥才颓然倒在虎皮交椅上,疲惫的拎起茶壶灌了一口之后朝枯坐在大帐中已经一个时辰的文彦博道:“宽夫特地来看本帅如何调兵遣将吗?”
文彦博双手叉在一起放在肚皮上笑道:“我今日才听说云侯在嘉佑三年曾经给陛下上了一道名曰《国防疏》的奏折?”
云峥敲敲脑壳回忆了很久才道:“似乎有这样的一道奏折,本帅记得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上的奏折太多了,都是些胡言乱语,宽夫兄不必在意。”
文彦博笑道:“自从你有资格写奏折开始直到今年,云侯总共上了三十三道奏折,其中六道奏折是谢恩折子不谈,其余的二十七道奏折,老夫有幸全部拜读过。
客观的讲,读云侯的奏折是一种享受,每一篇奏折都言之有物,从无虚言,每一次谏言都鞭辟入里,真正做到了一掴一掌血,一鞭一道痕,堪称典范。
而云侯广博的见识,丰富的学识最让老夫钦佩,用典老道,许多典故老夫竟然不知出自何处,细想起来却觉得极有道理。
云侯于庆历八年上的《岭南请地疏》老夫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道奏疏,我朝在岭南总共建设了十三处海港,还专门划出贸易区,从而开启了我朝真正的大航海时代,至今,南海上的飘满了各色商船,往来贸易不绝,南海的海外贸易已经占据了我大宋岁赋的一成半,几乎比得上全天下的茶酒之税,仅次于盐铁而已……”
见文彦博有开长篇的意思,对于恭维话云峥历来采取的态度就是来者不拒,谁不喜欢听恭维话啊,尤其是来自文彦博的恭维话那更是难得一听。
所以他换了一个舒适些的姿势,伸长了脖子鼓励文彦博继续说下去,这对他很重要,至少感觉很好。
苏洵和陈琳也完成了手头的军务,见有热闹可看,一人端着一个茶壶准备一面喝茶,一面看难得一见的奇景。
恭维话滔滔不绝的从文彦博的嘴里吐出来,让云峥如处云端,按照惯例,文彦博的恭维话一般都是对皇帝说的,至于别人谁有资格让今时今日的文彦博出言恭维。
“老夫几乎看过云侯的所有奏折,唯独没有见过那道《国防疏》,偏偏是这道奏疏,让老夫耿耿于怀,不知云侯能否赐稿?”文彦博站起身竟然在躬身施礼。
这让陈琳惊讶的几乎丢掉手里的茶壶。
云峥笑道:“宽夫兄过奖了,《国防疏》确有此事,不过我向来是个无赖性子,今天写了东西到了明日就会忘记了大半,很多奏折都是一时兴起写的,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我记得那道奏疏王介甫曾经看过,他素来有过目不忘之能,宽夫兄为何不请介甫兄默写出来呢?”
文彦博长叹一口气道:“皇权永远是皇权,他永远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与士大夫共天下不过是应时应景的承诺。
一旦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这一点,云侯的认识非常的深刻!
文彦博万万不及!”
,您先看,我继续,不写三章决不罢休!求票啊!都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