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屋顶那天他已经把烟道都疏通过,破损的烟囱也都修补好,到时候可以直接生火烧炕的。
林萧想给他们做晚饭,韩昭抢着做,“你卖鸡蛋怪累的,歇歇吧,我给你们烙饼吃。”
屋子里就一口大铁锅,另外就是一口小铁锅。
这年头大铁锅挺贵的,这可是很多农户除了房子牲口以外最宝贵的家产,一口农家大锅按照尺寸不同要12——18块钱。
韩昭买的这口15块,是农家常用型号的大铁锅,昨晚上他在这附近从一个老太太手里高价买了一小块肥肉开了锅。
铸铁锅必须得开锅,这样才能越用越亮,不粘,不漏。
他直接和面,三分之一的细面,三分之二的玉米面,烙饼。
他烙饼不用油也能把饼烙得金黄带锅巴,吃起来外酥里嫩。
林萧闻着一股子焦香味儿,忍不住吸鼻子,“韩昭哥,你真厉害,厨艺也不错。”
韩昭笑道:“我就会烙饼。”
林萧:“谦虚,你只要刀功不错,和面手艺好,再有油有盐的,火候再到位,那就没难吃的饭。”
单学兵:“嫂子,这就不容易了吧?”
刀功、和面、油烟、火候,哪样都不容易啊,反正他就不行。
林萧打趣他,“不会做饭以后找不到对象,你赶紧学学。”
潘虎凑到韩昭身边,“昭哥,你教我。”
昭哥会做饭,年轻轻就找到这么漂亮能干的媳妇儿,他也想!
男人们烙饼,林萧就去做配菜。
前世她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人家,但也不缺吃穿,她爸妈都是讲究生活舒服的人,房子够住就行,衣服够穿就行,饭菜却要好吃才行,她耳濡目染,在吃饭上也不爱对付。
其实她厨艺并没有多好,毕竟有会做饭的爸妈闺女自然就懒了,无非就是大学舍友们都不会做饭,她就显出来了。
今天卖鸡蛋的时候她特意留了两颗,晚饭就用一点油把鸡蛋煎煎,然后添水烧开,再把洗干净的野菜、白菜叶丢进去,也不加盐,直接加一勺豆瓣酱,出来的汤更加鲜美浓郁。
他们干活儿累,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点油盐有好处的。
晚饭四个人就围坐在饭桌前吃。
虽然是旧餐桌,但是主人保护得不错,而且是上过十几层的清漆加黑漆,漆面油亮光滑刀砍不破,所以看起来只有岁月感却并不旧。
单学兵知道林萧喜欢花草,去拉砖的时候还在路上采了一把早开的野花,其实就是很矮小的紫花地丁,太小不能插瓶就放在一个破碗里。
可就是这把紫色的花朵,也让这简陋的屋子多了几丝秀气和活力。
韩昭却忍不住看了林萧一眼,脑子里想的是:她让这简陋的屋子蓬荜生辉,她的笑容给这屋子注入了灵魂。
林萧看他不吃饭在那里愣神,那筷子轻轻敲了他一下,提醒道:“韩昭哥,发什么呆呢?”
潘虎正好把最后半碗蛋汤抢过来放在韩昭面前,“昭哥,你吃饭不能走神,一走神好吃的就进单学兵的肚子里了。”
单学兵家子女多,吃饭都要靠抢的,他打小就养成这个习惯,在这里也不自觉地就表现出来。
他有点不好意思,“嫂子,我……是不是吃相太难看了?”
林萧摇头,“你交伙食费呢,吃得多交得多,难看什么了?多吃点。”
只吃不交伙食费的那叫吃相难看,勤劳挣口粮的怎么吃都不难看。
小时候她家什么都不缺,她还喜欢和爸妈抢着吃呢,觉得这样香。
爸妈知道她的小毛病,故意不做太多,因为给她太多她就不好好吃饭,若是看着不够吃,她就会专心吃饭,生怕饿肚子。
第二天林萧先去供销社买了半斤散装糖块,然后去街道找李副主任帮忙开转户口文件,顺便就把她和弟弟的粮油关系转到新房那边。
李副主任帮她很大忙,还帮她保密,林萧感激得很,把一大半糖都放下。
林萧:“李大娘多谢您呢,我现在也没什么能报答的,先请您吃糖吧。”
李副主任看她气色很好,眉开眼笑的,可比以前臊眉耷拉眼的舒展多了,知道小姑娘和对象感情很好,否则不会这么开心。
她虽然不能跑去董家干涉人家的生活,但是小姑娘有勇气走出来,她当然要帮一把。
这边盖章签字,林萧就拿着再去新房那边街道。
那边叫新华街道,原本叫进士坊,房子前面的大街叫铜扣街,门前的巷子叫制笔巷,后来都改名了,叫前进街,进步巷。
不过新华街道是云安区的中心,老城区,没有大厂,住的基本也是老云安人。他们习惯沿用老称呼,只有基层干部写文件才叫新名字。
落户完毕,下个月开始她就可以从这里买口粮和肉等供应,再也不用被丁桂珍剥削。
现在每人每月有半斤肉呢,她和林铮终于可以吃到自己份额的猪肉了。
另外鸡蛋也有半斤到一斤,糖三两,油半斤,以后这些都归他们自己支配。
傍晚时分,韩昭送林萧回去,路上林萧就和他聊自己的鸡蛋和家禽计划。
她觉得除了鸡蛋其实细粮做的馒头包子也赚钱,可惜一般人弄不到那么多面粉,街头巷尾那些卖吃食的或多或少都和粮站领导有关系,否则谁能源源不断拿到面粉?
自家那点口粮吃都不够呢,哪里有多余的往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