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都是男的,所以……我和朱莉哪里像?”
“你们都钟情的是幻想。”
——
《怦然心动》电影里女主角朱莉安娜对搬到她家对面的男孩布莱斯一见钟情。
她觉得男孩的眼睛很亮,那里仿佛有什么说不出的东西。
她追求着布莱斯,不管不顾,丝毫没发现她给对方带来了困扰,总觉得在某一天,她一定能打动布莱斯。
直到,她长大,认识到了真正的布莱斯。
不是她幻想中眼睛很亮的男孩,他自私撒谎又懦弱。
他因为不想收她送的鸡蛋,故意说她家的鸡舍很脏。实际上,她养鸡蛋非常精心。
他因为不想失去朋友,在朋友用侮辱性的语言谈论她的时候,他附和了。
那不是她喜欢的男孩,不是她真正爱的人。
电影进行到女主角朱莉安娜逐渐认识到了真正的布莱斯。
“我在三年前就说过,你爱的是你憧憬的爱情。而我只是恰好出现在那里,你爱的不是我,是你的幻想。”
这就是榴花一直觉得,莱伊还是“死”了比较好的原因。
死了的莱伊,他的爱也变得永恒了。
不管他爱的是不是幻象,最后定格的都是,他为了她背叛了出身,为了她没了性命。
那他的爱就是极致的,毋庸置疑的。
可偏偏莱伊活了。
她对莱伊的感觉很复杂。
她憎恨过这个人渣,却在对方把本该属于她的上学的权利还给她的时候,居然对这个男人有一丝丝感恩。
这是非常感性,非常斯德哥尔摩的想法。
就像被驯化了的奴隶一样,主人稍微施舍点甜头,奴隶就觉得真是仁慈的主人。
现代人唾弃奴隶的奴性,但对于奴隶本人来说,他的感激是真心的。
他的主人没有殴打他,没有像别的黑心奴隶主那样没日没夜的压榨他,还给了他奖赏,这难道不是仁慈的主人吗?
没人告诉他,他可以不是奴隶。
但榴花知道。
上学的权利是她正常拥有的,她不该感激一个侵犯了她的人渣送她回去享有她正常拥有的权利。
但是……和那些遇见真正变态,死在不知道角落里的可怜女孩比,她至少能回去上学了不是吗?
这种对比的思想下,她完成了自我驯化。
但她又清醒的明白,这是错误的。
她对莱伊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