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504节(2 /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世上是有这样的人的!

张璁颇为郑重的向两人行礼,“伯安公,子衡公之高义,下官今日方知!”

“莫要捧我们了,你张秉用(张璁字)在淮安府山阳县斗贪官、护百姓,牢狱而不能改尔之志,若论高义,天下也是有你这号人物的。”王守仁笑着说道。

人生难得知己。

这三人忽然开始惺惺相惜起来。

原先王廷相有些想抢功,可锦衣卫拿了头功,他也就没甚好说的了。

不管怎样,事情安稳搞定,皇帝不会少了他们任何一人的好处。

仔细想来,他们三人,哪个不是皇帝专门简拔、委派过来的。

这是一个具有某种历史意义的时刻——三个想做点靠谱的事情的大臣同时聚集在大明西北之地,且都受当朝皇帝的信任。

“下官这就来拟奏疏!向皇上报捷!”

……

王守仁的思绪则被天边的晚霞带回了弘治十二年,当初他刚刚中进士,因为跟随王越到西北亲眼见识了军屯被侵占的厉害,所以愣头青般上了疏。

但当时,太子对他的处置却是贬到贵州龙场。

十年过去了,到此时他终于明白过来。

皇帝其实什么都知道,他只是在等待机会。

所以张璁觉得继续建议清理军屯是冒险,但王守仁则知道绝对不是。

因为他更加了解如今的正德皇帝。

与此同时,王守仁也暗下决心,不管如何,他一定会辅佐皇帝完成此事,宁夏造反,他则兵出宁夏,榆林造反他则兵出榆林。

十年磨一剑,他与他的兵便是皇帝磨得那把剑。

现在,宁夏也只是个开始而已。

……

镇城之内,随着陕西巡抚王廷相的到来,原先的混乱开始逐渐消散,官府的主心骨一到,稳定城中秩序的工作便能顺利展开。

本着好奇的心态,他们三人一起去见了已经被押在天牢里的安化王。

一两天的时间过去,安化王逐渐认清了现实,随后就是以往的狂妄迅速消散,整个人变得像是颓废的哑巴,连话也不讲了。

王府所占的财产被找了出来,田亩、银两、黄金、古玩、字画……这个贪心的王爷搜刮了上百万两的财富。

“就让锦衣卫槛送京师吧。”

这是最后的决定。

第二日,也就是九月初九日,在巡抚王廷相的主持之下,官府张贴了安民告示:一、安化王聚众谋逆,其罪当诛,从其者,同罪;二、凡与谋逆案无关之百姓,皆无罪,只需安分守己,则官兵无犯;三、九月一日为官府所定退军屯之日,今安逆已伏诛,退田之日推迟为九月二十日,逾期而不退者,视为抗旨,当斩;四、城中百姓、商贾皆需维护秩序,凡有作奸犯科者,从重处罚。

原宁夏镇总兵、副总兵皆身死,特殊时刻,王廷相只能兼了,宁夏卫中有不少将校、士兵涉及谋反大罪,这不是展现仁义的地方,而且他没这个权力,造反是肯定要杀头的。

不过涉及军务,无需告知百姓。

朔方军和固原军都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协助官府善后。

宁夏镇原先有七卫,靖虏卫离得较远,不受影响。其余六卫:宁夏卫,宁夏前、中、后卫,宁夏左、右军屯卫,皆有数量不同的反叛人员。

这些没得说,肯定是抓起来,原来安化王拉起的一万多兵马,一是被杀了不少,另外也跑了许多,剩余的人绝对是惨的,谁也救不了他们。

王廷相选择将所有的卫所兵全部打乱,以此稳定局势,重新在宁夏镇城之中编出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后卫三个新的卫所,剩余的三卫番号是有,但人数已经凑不足了。具体怎么处置,还是要上奏朝廷后才能定。

叛乱初定,事务繁多。

因为杀了不少人的关系,一下子多出了上百万亩的田地。

只要他们上的这份奏疏,朝廷同意,那么宁夏镇就可以在新编练的三卫基础上重新分划军屯。

所谓破而后立,便是这个样子。

只是战乱之后,总是有破家的百姓。

这一点看得王守仁动了心思,他找到王廷相说:“子衡兄,河套地区倒是地广人稀,战乱之后,受苦百姓不少,我欲在城中吸纳部分百姓,将他们带到朔方去,这样子衡兄的压力小了,河套屯垦也能多些助力。”

开垦河套也是朝廷和陛下非常重视的一项政务。

“伯安兄要带多少人?”

王守仁也不装脸皮薄,“当然是能带多少带多少,也不枉朔方军来这一趟。”

“能带多少带多少?”王廷相咋舌,这是得多富,“大军开拔粮草不说。那么多百姓带回去,口粮亦不是个小数,伯安兄这是发了大财了。”

“哈哈,子衡兄说笑了,不是在下发财,是皇上发财。皇上费尽千辛万苦收复河套,便是因为那是一处真正的塞上江南。”

王廷相心中有些憧憬。

至于说吸纳百姓这件事,他是同意的。于公于私,都是个好事,没有理由不同意。至于皇上那边……他和王守仁也都算是高官了,有些事是能自己做主的,总不至于大事小情都要向皇帝禀报,京师那么远,许多事根本来不及,全靠地方官自己拿主意。

两人聊得蛮开心,过后不久,有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