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花千变 第172节(第2 / 2页)

信昌伯府已经分家,伯府位于皇城,钱家二房和三房则在内城。

当年,老信昌伯便一心向道,家里有专门的炼丹房,因为有这么一位老太爷,钱家子弟里,先有二房的钱清秋,又有三太太张氏,这两位都是十年如一日做道士打扮,早已不食人间烟火。

可想而知,这些年来,钱家子弟并无建树,在勋贵圈子里已是边缘人物。

直到钱家女儿怀上龙嗣,晋了嫔位,钱家才重又回到世人眼中。

钱家二房和三房仅是一墙之隔,钱嫔上位之后,上门提亲的,快把两家的门槛踩断了。

不仅是提亲的,多年不曾往来的故交亲戚也重新走动起来了,原本默默无闻的钱家二房三房,如今日日宾客盈门。

家里的下仆不够用,家生子都在伯府那边,二房和三房索性叫来牙婆,从外面买人。

有个叫双喜的年轻媳妇,就是这次买进来的。

双喜二十八九岁,长相普通,嘴角有痣黑痣,笑起来像个小小梨涡,很是讨喜。

双喜手脚麻利,说话也是干脆俐落,双喜的丈夫身体不好,两人成亲十几年,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小花,双喜和钱家签了五年生契,赚的钱都用来给丈夫买药治病。

因此,双喜干活卖力,一心一意要给丈夫治病。

几天后,双喜和灶上的小丫头聊天,得知这小丫头每个月有半吊钱,双喜的眼睛亮了,小跑着去求管家,问能不能让她家小花也来府里干活。

“我家丫头看着瘦,可是力气大,从四五岁就跟着我干活,能挑水,能打扫,搬搬抬抬她都能干。”

管家一想,现在府里的客人多,从前院往后院跑腿报信的小丫头倒是还缺一个,这双喜挺讨人喜欢,管家大手一挥,同意让小花进府。

小花刚来,懵懵懂懂,但小孩听话,让干啥就干啥,每天前院后宅往来十几二十次,从不喊累,倒也挑不出毛病。

大家都说,双喜能说会道,生的闺女倒是个老实的。

没过几天,双喜就和府里的婆子媳妇子们混熟了,不干活时,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凑在一起嚼舌根子。

于是双喜知道了很多事,大少爷和刘家姑娘青梅竹马,可太太不同意,刘家姑娘远嫁,大少爷娶了现在的大少奶奶,两口子天天打架,太太被气晕了好几回。

老爷钱清秋有四个弟子,全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弟子。

太太肯定生气,可太太的娘家犯了事,太太不敢和老爷硬杠,不过现在好了,大小姐做了娘娘,太太总算扬眉吐气了。

双喜好奇:“你没见过钱嫔娘娘吗?长得漂亮吗?是不是像那天上的仙女一样?”

一个婆子抢着说道:“我见过我见过,的确漂亮,但比起刘家姑娘还是差了一点,太太之所以不想让刘家姑娘进门,就是嫌她生得太好。”

话题又拐到大少爷和刘家姑娘身上了,双喜连忙掰回来:“太太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吧。”

另一个媳妇子噗哧笑了出来:“双喜你眼神是不是不太好,太太这模样,就是年轻二十岁,也不能算美人吧。”

“你眼神才不好呢,我就不信你的话,如果太太年轻时不是美人,那怎么能生出钱嫔娘娘这样的?”双喜瞪着眼,生怕那媳妇子说她眼神不好。

“那话怎么说,就是钱嫔娘娘会遗传呗,专门挑着爹娘五官里好看的遗传,不过,你们看大少爷,就生得一般,所以太太才嫌刘家姑娘太漂亮,特意给大少爷选了个相貌平平的。”

大少爷和大少奶奶,虽然长得不丑,可也绝不好看。

双喜赞同:“也是,大少爷就不会遗传,随了老爷的小眼睛和太太的塌鼻子。还是钱嫔娘娘有福气,生得美,能被选进宫,如今还升了嫔位,说不定啊,以后还能做四妃呢。”

几个年轻媳妇全都点头:“别说是四妃了,你们信不信,若是钱嫔娘娘这次一举得男,咱们肯定又能发三倍月例。”

“啥?该不会是上次娘娘晋嫔,你们发了三倍月例吧?”双喜一脸的不可置信。

“谁还骗你啊,消息传回府,太太高兴坏了,立刻便告诉管家,三倍月例,哈哈哈,你来得晚,没敢上。”

双喜痛心疾首,她一个月一两银子,三倍就是三两啊,三两银子!

有个年长些的婆子,一直没有说话,双喜留意到她低着头,若有所思,次日,双喜和另一个媳妇子换班,恰好和这个婆子一起值晚班。

双喜从家里带来一个切好的猪耳朵,一包花生米,二两桂花酒。

“婶子,你来一杯尝尝,这桂花酒是我娘家嫂子亲手酿的,在地窖里藏了一年,加了冰糖,香香甜甜,好喝得紧。”

不用双喜说,婆子也闻到扑面而来的桂花香,她最好这口了。

第321章 有朵小花

几杯下肚,婆子就扯开话匣子,双喜不动声色,把话题引到太太和钱嫔身上,那婆子呸了一声:“不过就是个野种!”

婆子显然还没有喝够,这句话说完就没有下文了。

双喜没有气馁,从那以后便和这婆子交好,时不时会从家里拿些吃喝,尤其是桂花酒,自家酿的,不值钱,敞开喝。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功夫不复有心人,还真让她从婆子嘴里套出话来了。

这个婆子在钱家二房十年,但是她的婆婆却是府里的老人儿,不过已经去世了。

婆婆活着的时候,每每说起钱嫔,都要啐上一口。

为什么呢?

因为太太窦氏生钱嫔时,从怀孕到生产都没在府里,当时,钱家老夫人还在世,说什么也不让这个孩子回来,因此,窦氏不得不把钱嫔留在娘家,直到孩子三岁时,才说服了老夫人,把钱嫔接回钱家。

即便如此,钱嫔小时候在府里过得也不好,二房只有一子一女,人丁单薄,可老夫人在世时,从未给过这个孙女好脸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