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313节(第1 / 2页)

小宋哥的工资每月都按时交到她这里,她自己也有大学生的补贴,他们不缺钱。

苗老板确实有钱,但那都是辛苦钱,她可不舍得用。

既然是在望江宾馆请客,项小羽征求了朋友们的意见后,顺便也邀请了新闻系的几个任课老师。

席间几位老师讲了许多年轻时做新闻的经历,也跟他们介绍了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行业八卦和内幕。

几个朋友都夸项小羽这次的东道做得有水平,大家如果都能留在省城工作,以后这样的聚餐可以经常组织,大家轮流做东。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1月14号,省大在大礼堂举行了77级毕业典礼,15号下午,便开会公布了分配方案。

项小羽如愿以偿,被分配去了刚刚从省广电独立出来的省电视台。

杨一没能去他心心念念的北京上海工作,而是被分去了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廖习兰去了省日报社。她爱人也被分来了这边,但工作单位是在下面的一个地级市。两口子虽在同省工作了,却还得两地分居。

曾经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岩留校任教了,大家戏言,以后回校吃食堂的话,终于有了借口和长期饭票。

办报小组的另几人没能留在省城,有的被分去了下面地级市的报社杂志社,有的去了企业编辑部。

老宋家的两个77级大学生,一个进入电视台工作了,另一个留在学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孟玉裁本想给儿媳妇和闺女摆酒庆祝一下的,但两人都婉拒了孟团长的好意。

这段时间聚餐吃席太频繁,她们都不想折腾了。

按理说,遇上媳妇和妹妹大学毕业这样的人生大事,宋恂无论如何都应该回省城帮她们庆祝一下。

但是年底年初正是单位最忙的时候,今年甚至比往年还要忙碌,宋恂分身乏术,一时无法脱身。

截止今年一月份,海浦海洋渔业公司已经全面完成了领导体制、人事劳动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增强了公司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和宋恂个人都得到了省里和地区的嘉奖。

宋恂总结了配套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写了一篇长达三千字的文章发表在《企业管理》和省日报的二版头条。

稿件发出去以后,他就没怎么注意了,不过前段时间他突然被通知,这篇文章被选入了内参,紧接着就有好几拨调研和考察团队,来到他们公司实地考察配套改革的效果。

郭志勇和宋恂最近没干别的,一直在招待客人。

公司得到了上级的重视,渔业公司的一众领导当然高兴,这是对大家工作的认可。

但是,这么多人整天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他们的工作成果,也让大家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

好不容易赶上周末,宋恂正想赶回省城看看家人,结果又接到了袁书记老伴的电话。

孙阿姨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宋恂经常带着孩子过去蹭饭,但是只有他自己时,就很少去袁书记家了。

他虽然跟老袁关系不错,但毕竟角色已经不同了,一个领导,一个下属,他总往领导家里跑,实在不像样子。

所以,他这两年有事就打电话或者去办公室排队,极少到袁家做客。

袁书记对此也没说什么,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

宋恂心想,孙阿姨突然让他去家里吃饭,估计是袁书记有什么事要跟他说。

他进门的时候,袁家的客厅里有点乱。

地上摆了两排的纸壳箱子和编织袋。

孙君华正带着小保姆往里面装东西。

“孙阿姨,你们这是要大扫除啊?”

宋恂更想问得是,他们是不是要搬家了……

孙君华直起上身,捶着腰说:“哎,不是大扫除,老袁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过段时间就去省城,我提前归拢一下东西。”

宋恂闻言一惊,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就是这两天,你们袁书记刚从省城开会回来,就交代我收拾东西了。”孙君华揉着腰说,“退居二线也好,他在海浦已经当了五年书记了,整天操心工作的事,吃不好睡不香的。这回也能歇一歇了。”

宋恂不由点头。

袁书记以前是个没有下巴的圆脸老头,这几年操劳过度,头发全白了不说,下巴也露出来了。

虽然精气神一直很好,但脸上的风霜还是很明显的。

“去省城也不错,不但袁梅能经常回家看看,苗苗也能读更好的小学。”

“可不是嘛,”提起闺女,孙君华又来了些精神,“袁梅在党校工作一年多了,现在事业稳定,也该把结婚的事提上日程了,等我们到了省城就跟小常的父母见见面。”

宋恂笑着说:“等袁梅跟常云海结婚的时候,您跟我说一声,我是要当娘家亲戚坐席的。”

孙君华笑眯眯地应着。

“外面乱糟糟的,你别在那边站着了,”袁正清听到声音从书房里出来,对宋恂招手说,“你进来,我找你有事。”

宋恂将随身带来的一个小猴子玩偶塞进苗苗的怀里,便跟着袁书记进了书房。

“袁书记,听说您要去省里了?定了去哪个单位吗?”

“定了人大。”袁正清没怎么多谈自己的去向,指了对面的椅子让他坐,“你发表的那篇关于配套改革的文章,我也看过了,今天把你叫过来,就是说说这个配套改革的方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