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晓宫偏厅,门窗紧闭,檀香低回。
君后虽已年过不惑,但保养甚佳,面容沉静,一副与世无争的美男子气度,低调而尊贵的宫装更给他添了几分高位者的疏离。
他对一旁坐着,神色谨慎的夏焉微微一笑,将疏离调换作亲切,温声道:“四殿下回宫两年多,还是头一回到本君宫里来。”
夏焉眼眸低垂,沉默不语。
君后并不介意他的无礼,径自饮了口茶,将语调中的温和收了一些,“不过今次既然来了,可见四殿下是聪明人,本君也就不卖关子了。”抬眼一瞥夏焉,神色郑重。
“你回宫时,皇上昭告天下,说曾临幸西征路上一位偶遇的孤女,兜兜转转近二十年,才发现还有个你流落民间。老实讲,当时包括本君在内的所有后宫君秀心中都在打鼓:皇上勤政爱民,一向不流连美色,怎会突然临幸偶遇的孤女?但圣旨如此,我等不得相信。直到前不久你与苏兰儿起了争执,本君听她描述那方被弄脏的巾帕,这才想起了一些旧事。”低眉轻叹,“曾经有段时候,宫中侍女所用巾帕便是白绸红梅。”
夏焉眼眸猛然一缩,搁在腿上的手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
“二十多年前,丽贵妃的玉华宫中有个宫女名唤月瑶,相貌不输后宫任何一位君秀,做事勤快又聪明机灵,据说还懂些武艺。这般出挑必遭妒忌,故而丽贵妃一直只让她做杂役。建平六年,皇上西征大胜归来,因为一些私事,内心有些沉郁,好长时间都未入后宫。不料突有一日,皇上开始频频驾临玉华宫,接着又传出消息,说伴驾的并非丽贵妃,而是宫女月瑶。”君后微有不屑,“将手下人推出去给皇上尝鲜,借以巩固地位,此等手段在后宫很是常见。”
夏焉看向君后,忍着急促的呼吸与喉间的滚动道:“父皇与那宫女……”
君后摇摇头,“皇上与月瑶究竟如何相处,本君没见记录,不敢乱说。怪的是又一段时日后,皇上突然不去玉华宫了,月瑶也不见了。本君按例询问丽贵妃,丽贵妃说月瑶父母生病,想回去尽孝,她觉得月瑶可怜,就放她回家了。”嘲讽一嗤,“不怕四殿下见笑,丽贵妃与本君斗了这么多年,她的性子本君太清楚了,她哪里能做出如此善事?何况她当时眼神躲闪,分明就是撒谎心虚。”神色一凛,目不转睛盯向夏焉,炸出一记响雷——
“四殿下有否想过,按照皇上所说的生辰,你明明比三皇子大,为何却是四皇子?如此大事,当真会因为怕麻烦就不改了吗?”
夏焉一怔。
“唯一的解释,便是你的的确确比三皇子小,绝不可能是在西征路上有的。”君后笃定道。
夏焉如遭雷击,不可置信地看向君后,君后却恢复了淡然,一指在瓷制茶盏上轻点,“你比三皇子小,又小不了太多,如此推算,恰能与月瑶失踪的时日对上。而且仔细观察,你言行举止间的某些神态气质,其实颇与月瑶相似。”
夏焉简直匪夷所思,努力平复了片刻,怀疑道:“当真?”
君后一笑,“若非如此,丽贵妃为何总找你的麻烦?仅为侄女私情就公然与皇子作对,那也太傻了。”揭开盖碗,拨动茶面浮叶,悠然道,“派人偷你功课给她侄女背的事真是笑死人了,普通人家争几十两的财产都比这城府深,所以本君觉得,那只是无所收获的气急之举,她真正的意图应当是想在你宫中找到更多你是月瑶之子的证据。”
夏焉:“!!!”
他有点坐不住了,头开始痛,强忍着问:“父皇既然认我,定是查清了我的身世,果真如此,父皇为何隐瞒?”
“圣意难测,皇上做事自有其考量。毕竟你若真是月瑶之子,丽贵妃又若真地害了月瑶,更害你流落良久,这事儿可就大了。丽贵妃正二品君秀,皇子生母,背后牵扯众多,不是轻易就能动的。”
夏焉垂头,片刻后问:“你当年就有怀疑,为何不对父皇说?若丽贵妃倒了,你也受益,不是吗?”
“四殿下很单纯。”君后不急不缓地抿了口茶,笑道,“本君当时不说,原因有四。其一,出首他人要讲实证,但本君只是推测。同样的,以上所言,本君亦无法给你任何证据,信不信由你。其二,身处深宫,从来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亦不是什么对就能说什么。你瞧着本君统领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但其中诸多苦处又有谁知?其三,想要扳倒某人,必须扳得彻底,否则便是反害自身,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本君不会做。其四,时机不对,那个时候,皇上本就有意让后宫二人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