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383节(2 / 2)

“别这么死气沉沉。咱们死得好啊,早死的可以保全名节,气也气不死。不遇明君,实在是可怜。”

姚崇叹气道:“你我几十年心血”

“心血怎么了?有口皆碑。”

“您真是心宽。”

“那是。现在不心宽,等着唐灭后,你说我是殉国是不殉国啊?”

“良禽择木而栖。”

“现在去投胎,不知道能不能力挽狂澜。”

“二十年后若成了一条好汉,倒可以试试逐鹿天下。以后也进入帝镇,再与皇帝谈谈交情。”宋璟说到这儿,挥了挥拳头。

狄仁杰像团棉花糖一样飘了过来,礼节性的落在门外,扣门。“我不等了,我准备出仕地府,侍奉阎君。”他本来在等则天皇后出门相见,有很多心里话想和她说一说,也想看看她发脾气骂自己。

“侍奉三朝,狄阁老阅历丰厚。”

姚崇警告的看了他一样。

狄仁杰不觉得这有什么,他侍奉哪朝都尽心竭力,对得起皇帝,对得起黎民:“希望到此为止。你们呢?”

……

死掉的皇子们窃窃私语,就传言来说,皇帝放任李林甫攻击太子,太子现在头发白了,东宫又穷又旧,太子也不敢见人。但皇帝盛宠安禄山,比对亲儿子还宠爱。

杨国忠反倒一直在说安禄山要谋反,一直等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史思明真的谋反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也在马嵬坡先后被杀。

皇帝逃到蜀中,留下了太子。

太子在这时候可信了,这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别人都能投降,唯有太子不能。

李亨:我#%¥#%!我以前没权!没有熟识的武将!我用谁!!

李瑁被派回来传旨,送一些东西,他思量再三,想起霓裳羽衣曲,想起皇帝和贵妃的欢歌笑语,暗暗的在旨意上添了一句‘圣皇久厌大位,思传眇身’。

李亨:贤弟,我以我白头发做担保,这话假的都没边了。别看上皇这些年不理朝政,可一点都没放松,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活到今天的。两次大案,两次离婚,我的偶像是祖父睿宗。

李瑁:哥哥啊,你都呼为上皇了。

遥尊逃跑的皇帝为太上皇。

在一番不错的操作后,皇权巩固住了。

李亨对这个弟弟很放心,夺妻之恨非常可靠。

……

地府众人正在等李隆基死,隔壁地狱传来国书,希望能把安禄山的魂魄借去折磨几十年。

安禄山作为边将,打仗时杀人,这不算什么。但他四次宴请奚人和契丹人,设宴款待时在酒里放入麻醉草莨菪,等众人都被迷昏了,就砍头埋掉,作为战功。有道是闲时积攒,忙时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阎君们早听说过这件事,仔细思考了一杯茶的功夫:“回疆一直没什么用,拨给肉店地狱。在那里开鬼门互市。咱们这边被安禄山杀掉的人还等着他呢。”

第262章

阎君们近年来没什么话可说,就是一路倒霉, 安史之乱有国家动荡不安作为基础, 在安史之乱之前, 他们已经少有休息时间,不能一半一半的轮换休息, 十二位阎君都在这里,繁忙但不热闹。奏本在空中飞来飞去,往来如梭, 偌大的阎君殿中一片寂静, 只有时不时不耐烦的轻斥, 以及反反复复搁笔的声音。

鬼差的休假已经全部取消,神鬼们也得到了通知, 很快就会要他们去工作。

已经临时取消了很多政策, 包括关闭海门和七日回魂等事, 更改了敌镇中的设置, 让进入其中的魂魄会变得昏昏欲睡。

智囊团们现在都去了人间,持有专属令牌, 一部分在蜀中盯着李隆基, 一部分在隆武盯着李亨。别看李隆基平时把儿子们监督的死死的, 太子都只能住在十王宅里, 必要的时候就让他们去各地领兵抵御安禄山史思明。太子也不傻, 登基之后彻底架空太上皇,决不愿为人傀儡,就和李隆基当年做的一样。

回报:唐朝现在保底能偏安一隅, 最佳情况是重新复国。在李隆基的高压政策下,李亨不仅有贤惠勤恳勇敢的张良媛,还有几个团结的儿女,封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子和李倓关系深厚,李倓类与唐太宗,朝中又有郭子仪、李泌一文一武。但是!但是也有李辅国。

但是安禄山都是根深蒂固的节度使,虽然没有名望,人人畏惧憎恶,但能当皇帝的未必是善人。幸好安禄山现在近乎失明,比猪还胖的狡诈之徒因为过肥而生病。

另,张巡把守军事要地,勇烈刚毅,为江淮屏障,现在大唐仅有江淮两地。

附医馆提供的:《中医养生之过肥的灾害》《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胖子都死得早》

今日事情稍缓,有了片刻空闲。嬴政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本《薄伽梵歌》,开始慢慢看了起来。印度的经书虽然在量词上非常不可靠,但很容易把人引入一种玄玄乎乎的状态中。

阎君们探讨起来:“你们说,这杨玉环怎么办?”

杨玉环死时正是忙乱时节,她很麻烦,阎君们又很忙,就修改了敌镇壁垒上的符咒,把魂魄扔进去就能沉睡。至今已经横七竖八的扔了几十人进去,都等着改朝换代天下太平再一一提审。

“人们认为贵妃祸国,实际上错了,是这皇帝祸国,才会盛宠贵妃。”但凡是个正经皇帝,哪怕看上儿媳妇了,也会忍回去,活人的欲念太强,偷偷的畅想一番也没人管。论迹不论心,心里想太妃、儿媳都不算事,能控制住行为反而更佳。

有两位阎君曾是皇帝,都点头表示赞许。嬴政曾经想过自己的儿媳们,嗯,根本记不清,到地府之后极少想起子孙,又何况是别人。国家比一切更有意趣,如果我能活到六七十岁,除了派人出海之外,只会加强管理。节度使这法子蠢的堪比分封制。

“谁有权谁作乱。不论是节度使还是镇守边关的将领,权力换多少名字,还是那个东西。”

“唐朝原先肥壮强悍,后来李隆基不理朝政,就只剩下肥了。诸国环绕,必然抢夺。”

“边关实在太不安稳,这些年出去私访时,边境的鬼和长安城中的鬼生前有天壤之别。”

“那也不必设立节度使,统领军政大权。”始皇夹上书签。一个强健精干的皇帝,譬如朕,没有不能解决的难题,也没有无法触及的前线。朕实在是太会选人了!没有谋反的,没有名不副实的,没有谎报军功的,由此可见大部分问题都在李隆基。边关虽难,他又不是精力不济。排歌舞重要,还是安定边关更重要?怎么能前者成果快还繁华就沉迷于前者?出巡啊!让太孙去做些什么!既然看好李亨的长子,又不尽力栽培,真反复无常。

“对!”

“等李隆基下来,你替我们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