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身为次辅,距离一人之下仅一步之遥,自然不甘心退。
余者如杜宇威、杨昭、尤峥、柳文韬之流,多不过六七十岁,精神矍铄,更不可能退。
加封三师,路途漫漫,此时强行叫他们去,便是结结实实的贬黜了。
如今逢大战,外乱则必内安,内阁改组非同小可,天元帝不太可能选在这种敏感脆弱的节点冒险……
胸腹处的伤口似乎在隐隐作痛,秦放鹤轻微地调整了下坐姿,缓慢而悠长地吐了口气。
其实据孟太医说,伤口已经长好了,但也不知留下心病还是什么后遗症,一旦情绪波动,秦放鹤经常会莫名感到疼痛。
新任太子詹事,不可能是内阁成员。
至少在打下蒙古之前,内阁班子不会变动。
那么会是谁呢?
一瞬间,秦放鹤脑海中划过无数姓名,如纷繁富丽的走马灯,熟悉的不熟悉的,亲近的不亲近的,也包括他自己。
然最先排除的也是他和汪扶风。
看着秦放鹤再次陷入沉思,董春的眉眼也柔和起来。
谨慎,敏捷,这很好。
这个疑惑一直伴随秦放鹤过了年,来到天元四十六年正月初五。
孔姿清忽然打着拜年的幌子登门,“南北汉城的那拨人回来了。”
南北汉城,原高丽,也如辽宁、辽北一般,长期派人驻扎,意在将原有的高丽格局和势力彻底粉碎,根除当地原住民的“高丽”概念,转为汉人正统。
粗粗一算,那批人已在外近七年了。
“啊!”似有一道电流闪过,叫秦放鹤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傅芝!”
伴着这一声,院中被皑皑白雪倾轧的青松终于有了动静,猛地向蔚蓝天空弹起,一大蓬积雪骤然散开,纷纷扬扬铺天盖地。
空气中迅速弥漫的松香雪意将连日来的疑惑荡清,秦放鹤顿觉浑身一松,哈哈大笑,对孔姿清道:“躺了几个月,我的脑子真是都钝了,傅芝,是傅芝啊!”
傅芝家世好,学问好,论文,曾数次担任学政监考,多有辞藻华美之文章传世;论武,曾协助孔姿源下高丽,又在高丽整理数年,内外兼修,文武并重,奔走海内外,视野开阔,可谓无死角!
资历,年纪,出身,功绩,都够!
最要紧的是他的师父柳文韬居内阁之末,不足以动摇格局,但是却可以微妙地打破某种平衡。
如今董春为首辅,虽努力分权,大力提升了次辅等人的话语权,但因有柳文韬从旁掠阵,实际上仍可谓一呼百应。
若以傅芝为太子詹事,董春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轻视他,柳文韬也不方便再像以前那样站队,势必要保持中立!
如此一来,内阁更稳,皇权更固!
太子詹事空缺,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与此同时,太子回府,就见太子妃正翻看下头送上来的礼单。
“殿下,”太子妃笑着上前,亲自帮太子取下外面大氅,又叫人上热茶,“下头的人送了好些东西来,真是有心了。”
二月十三是太子长子的十六岁生日,届时会有许多宾客来贺。
十六岁,舞象之年,一个非常特殊而敏感的年纪,过了那一日,皇孙就可以议亲,定了亲事,就算成人,可以正式参政了。
太子也有些欢喜,接了礼单来看,又听太子妃重点说起谁家送的什么礼。
“父皇不喜铺张,故而我已事先吩咐下去,珠宝珍玩一概不收。”太子妃细细看着太子神色说。
“嗯,这样就很好。”太子粗粗一看礼单,果然都是加长之物,也颇满意,“两位先生送了什么?”
“说来也是巧了,都是书。”太子妃笑道,“隋先生送的是当年他亲笔批注过的《春秋》《易经》,世子很喜欢,郭先生家里送的是一本古籍……”
她的说法很有趣,讲隋青竹时,是“隋先生”,而说到郭玉安时,则是“郭先生家里”。可见前者是自己的主意,后者则涉及全族。
“什么古籍?”太子忽然打断。
太子妃一怔,忙叫人去取,“可是有什么不妥?”
太子拍拍她的手安慰道:“或许是我多心。”
若如隋青竹一般,送的是自己用过的旧东西也就罢了,偏偏是古籍。
常言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如今大禄国内太平,但凡能称得上古物的,其价值远非寻常可比。
郭玉安出身大族,连他们家都可以拿来送礼的,又岂会是寻常物件?
不多时,果然有仆从取来一只平平无奇的锦匣,太子妃亲自打开,捧出一本书页泛黄的古籍,“就是这个了。”
太子一看,便双眼发亮,忍不住轻轻抚摸几下,又打开来,细细观看,赞不绝口,显然十分喜爱。
太子妃见了,不禁劝道:“既然殿下喜欢,不如……”
书卷字画之流非同黄金,也只有喜欢的才会重视,你说这是一件古董也罢,也若要说只是一本旧书,也是事实。
郭家人分明是打着为世子贺岁的由头,孝敬太子。
太子骤然回神。
他用力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招手示意捧着匣子的仆从上前,自己又将那古籍摸了又摸,十分恋恋不舍地放回去,摆摆手,“挑人少的时候悄悄去郭先生家,说或许是管事忙中出错,误将珍宝送来,今特奉还。”
“是。”
待仆从离去,太子妃才又说:“殿下一生唯爱书画,千金易求,旧页难得,这也是郭家的孝心,便是留下又如何呢?”